英邱都
在今海南省临高县西南二十里。北宋时曾为临高县治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4琼州: 临高县 “初治英邱,绍兴初迁于莫村”。
在今海南省临高县西南二十里。北宋时曾为临高县治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4琼州: 临高县 “初治英邱,绍兴初迁于莫村”。
盛即郕。或作成。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九十里。一说在汶上县西北二十里。《春秋》: 隐公五年(前718),“卫师入郕”。《公羊》 作 “盛”。《穆天子传》卷6有 “盛姬”。《水经·洙水注》: “洸水西南流径
1945年改新海县置,属河北省。治所即今河北黄骅市。为纪念在此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牺牲的黄骅同志而命名。旧县名。1945年改新青县置,治今河北省黄骅市。1989年撤销,改设黄骅市。
一作牌租阿巴特。即今新疆伽师县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3喀什噶尔: 牌素巴特在 “城正东一百六十里”。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于此置伽师县。
又名郹氏。春秋时卫邑。在今山东巨野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 定公十三年 (前497),“齐侯、卫侯次于垂葭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又称郹氏。春秋卫邑。在今山东省巨野县西南。《左传》鲁定公十三年(前497年):“齐
即今广东台山市北端公益镇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辟为商埠。
在今陕西绥德县城内疏属山巅。墓旁有“秦长子扶苏墓”石碑一通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载:秦始皇焚书坑儒时,长子扶苏曾加劝阻,“始皇怒,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”。秦始皇三十七年(前210)始皇崩,扶苏被赵高、
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。唐李商隐少时曾读书于此。元耶律楚材《王屋道中》:“行吟想象覃怀景,多少梅花坼玉谿。”即此。
在今陕西旬邑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三水县: 官家洞 “峭壁三百尺,下临汃水,高下各数十窟,可容数百人。中有二井,盖避兵之险绝者,沿川上下数十里,处处有之,惟官家洞为最著”。
亦作傥城郡。 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晋昌郡置,属梁州。治所在龙亭县 (今陕西洋县东十八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废。
元至正七年 (1347) 置,属耿冻路。治所在今云南景洪市东北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废入车里军民府。元至正七年(1347年)置,治今云南省景洪市西北景东。属车里府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