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民长官司
明洪武十年 (1377) 置,属思州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南三十八里尧民乡。永乐十二年 (1414) 改属石阡府。清康熙二十三年 (1684)废。
明洪武十年(1377年)始置,治今贵州省石阡县西北。属石阡府。清康熙二十年(1681年)废。
明洪武十年 (1377) 置,属思州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南三十八里尧民乡。永乐十二年 (1414) 改属石阡府。清康熙二十三年 (1684)废。
明洪武十年(1377年)始置,治今贵州省石阡县西北。属石阡府。清康熙二十年(1681年)废。
①在今广东番禺市东南七里,滨沙湾水。清同治 《番禺县志》 卷18: 墟市有 “渡头墟”。②即今广东台山市北端大江镇西北渡头圩。清光绪 《广州府志》 卷69: 新宁县 (今台山市) 有 “渡头墟”。
即今江西湖口县南流芳乡。《清一统志·九江府二》:刘家市“在湖口县南四十里。商旅居民极为繁盛。都昌、湖口二县俱贸易于此”。
①在今河北临漳县西。为三国魏武所作。曹植《公宴诗》:“清夜游西园,飞盖相追随。”②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外留园之西,今名西园寺。为戒幢寺与西花园放生池的合称。始建于元至元年间,初名归元寺。明末改名戒幢律寺
①谓洛水之滨。当在今河南洛阳市附近。东汉张衡 《思玄赋》: “召洛浦之宓妃。”②一作洛普。即今新疆洛浦县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 置为洛浦县。即今河南省境内黄河支流洛河。参见“洛河(1)”。
亦作腾格里湖、腾噶里湖。今西藏班戈、当雄二县间纳木错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3《山川》: 腾格尔池 “在拉撒西北,日喀则城东北,其东北隔山即潞源之布喀池,其北隔山则流沙也。池广六百余里,周千里,东西
又作郭布、高普。在今西藏东南部珞渝地区,墨脱县治西南八十九里处,沿雅鲁藏布江右岸。为珞巴语名。原隶属西藏地方政府管辖。1944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①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90江宁县:张公洲“在县南四里,周回三里”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太清二年(548),侯景攻陷东府城,“安北将军鄱阳王范遣世子嗣、雄信将军裴之高等帅众入援,次于张公洲
西晋洛阳园林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。《洛阳伽蓝记》卷5:“中朝中宣武场在大夏门东北,今为光风园,苜蓿生焉。”
古国名。故地或以为在今加里曼丹岛东北的塞布库岛。一说以为在今菲律宾棉兰老岛的三宝颜。南宋周去非《岭外代答》卷3“东南海上诸杂国”条:“东南海上有沙华公国,其人多出大海劫夺,得人,缚而卖之阇婆。”又见于
即今福建厦门市西嵩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漳州府海澄县 “云盖山” 条下: “南宋末少帝浮舟海上,遇诞辰,群臣构行殿,嵩呼行礼,故屿以嵩名。”明洪武二十一年 (1388) 移濠门巡司于此。1911年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