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翁源县

翁源县

南朝梁承圣末置,属清远郡。治所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横江源头处。《元和志》 卷34: 翁源县“因县界翁水之源为名”。隋属南海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 属洭州,贞观元年 (627) 改属韶州。北宋淳化中迁翁源县西北翁源镇北。景祐五年 (1038) 迁今广东曲江县南北江东之濛里。南宋建炎三年 (1129)移治今翁源县西南翁江北。元初废,大德五年(1301) 复置,改属英德州。治所在今翁源县西北新江镇。明洪武初,迁治今县西翁城镇,属韶州府。民国初属广东岭南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40年迁龙仙镇,即今翁源县。


在广东省北部、北江支流滃江中上游,邻接江西省。属韶关市。面积 2230 平方千米。人口37.6万。县人民政府驻龙仙镇。辖18镇。因县境界滃江水之源,故名。本浈阳县地,南朝梁承圣末析置翁源县,属始兴郡。故治在今县西北,后屡经迁徙。陈于县置清远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清远郡废,改属南海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属番州,贞观元年(627年)改属韶州。五代南汉及宋仍之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县废,并入曲江,本县设巡检司。大德五年(1301年)一度改设岑水县,同年夏复翁源县,设治长安乡(今翁城镇),属英德州。明、清属韶州府。1914年属岭南道。1920年属广东省。1940年迁治龙仙。1949年属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,1950年属北江专区,1952年属粤北行政区,1956年属韶关专区。1959年新丰县及英德县东部并入,迁治官渡。1960年新丰县和英德部分析出,县治迁回龙仙。1970年改属韶关地区,1983年属韶关市。地处滃江谷地,多低山和山间小盆地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富林、矿、水力资源。是广东省林业重点县之一。农业主产稻,并产小麦、甘薯、油茶、甘蔗、花生、大豆、大蒜等,三华李著名。有煤、铁、钨等矿开采。工业有化肥、棉花、松香、制糖、水泥、电池等厂。多小水电站。106国道以及官灯、坪新、龙始、坝小等公路纵横县境。名胜有如珠岩、梅岩、书堂石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福集场

    即今四川泸县北福集镇。清嘉庆 《泸州志》 卷2: 福集场在 “县西北八十里”。镇东玉蟾山有明代磨崖造像和古关隘遗址。

  • 会稽南部都尉

    东汉永和六年(141)置,治所在东冶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东汉永和六年(141年)置,治东冶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属会稽郡。废年不详。

  • 猛缅长官司

    明初置,直属云南布政使司。治所即今云南临沧县。清乾隆十二年 (1747) 改为缅宁厅。

  • 河溶镇

    即今湖北当阳市东南河溶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: 河溶镇巡司 “在当阳县东南五十里。旧名合溶市。沮、漳水至此合流,故名”。在湖北省当阳市东南部。面积221.5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

  • 即春秋时棐林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新郑市东二十五里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三》: “从林军以至于今,秦十攻魏,五入国中。”

  • 汤丹厂

    在今云南东川市西北三十二里汤丹镇。明、清时于此设汤丹厂。1954年为东川矿区政府驻地。1958年为东川市人民政府驻地。1959年置汤丹镇,以汤丹矿得名。1960年东川市政府迁驻新村。

  • 管州

    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管城县(今河南郑州市)。大业二年 (606) 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 复置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郑州、新郑二市和中牟、原阳等县地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②唐武德四

  • 孔古烈仓

    元岭北行省仓廪。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勒格尔杭爱附近。《元史·选举志》:“和林昔宝赤八剌哈孙、孔古烈仓改立从五品提举司。”明罗洪先《广舆图》于旺吉河(今翁金河)东标有“孔古列仓”,其地有红古勒山,故名。

  • 凯里长官司

    明万历三十五年 (1607) 改凯里安抚司置,属黄平州。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。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废。据1986年版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》 称: “凯里” 为苗语音译,意为 “开田”。

  • 静明园

   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之南。辽于此建玉泉山行宫。金又建芙蓉殿行宫。元世祖于此建昭化寺。明英宗又增建上下华严寺。清康熙十九年(1680) 改名澄心园,三十一年 (1692) 改名静明园。《清一统志·京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