绛山
①在今山西绛县西北,与曲沃县接界。《水经·浍水注》: “ (绛) 水出绛山东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41绛县: 绛山 “山出铁,亦名紫金山。……绛水出其谷内”。
②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绛山 “绛水发源于此”。
①在今山西绛县西北,与曲沃县接界。《水经·浍水注》: “ (绛) 水出绛山东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41绛县: 绛山 “山出铁,亦名紫金山。……绛水出其谷内”。
②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绛山 “绛水发源于此”。
1942年改安化管理局置,属广东省。治所在吉田(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)。以在连县之南而得名。1940年迁三江镇(今连南瑶族自治县)。1953年改设连南瑶族自治区。1955年改为连南瑶族自治县。旧县
在今湖南隆回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一》: 望云山 “在邵阳县 (今邵阳市) 西北一百八十里,接新化县界。《府志》: 横亘数十里,高二十里。顶有天池”。
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南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。清嘉庆十年(1805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
即今福建南平市东南武步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延平府南平县: “清风铺在府东南九十里,又十里为武步铺。正统末,官军追败邓茂七余党于武步及清风铺,复截其舟二百于水口驿,通福州道是也。”
隋开皇六年(586)析白马县置,属汴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。大业初属东郡。唐属滑州。金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析白马县南境置,治今河南省滑县东南。因地处韦氏之国,故名韦城。属汴州,后历属杞
在今云南昭通市东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乌蒙军民府:乌蒙城在“府东二十里。《志》云,府旧无城, 元初遣兵戍守于此, 因筑土城。寻废。洪武中,土官阿普即元总管府旧址建立府治”。
即今山东庆云县东南十八里尚堂乡。清咸丰 《庆云县志》 卷1有尚家堂。
即今甘肃定西、会宁二县之关川河,有东西二源,合流后入祖厉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巩昌府安定县:“关川水东源出县南禅牧山麓,一曰东河,西北流;西源出县西南胡麻岭, 一曰西河,东北流,径县城北,汇入一川,
即今河北丰南市东三十里大齐各庄乡。清光绪《丰润县志》卷1:欢喜庄镇有“齐家坨距城七十里”;“小齐家坨距城七十里”。
又名岐口。即今河北黄骅市东北海滨岐口镇。清道光二十一年(1841)置岐口守备署,并有把总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