粮仓哨
在今湖南澧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澧州“三江口关” 条下: “又州北七十里有粮仓哨,其地本名泗水口,东接安乡湖口,北连荆口。每值水溢,荻芦蔽岸,支港四通,为盗贼渊薮。隆庆三年,设哨于此。”
在今湖南澧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澧州“三江口关” 条下: “又州北七十里有粮仓哨,其地本名泗水口,东接安乡湖口,北连荆口。每值水溢,荻芦蔽岸,支港四通,为盗贼渊薮。隆庆三年,设哨于此。”
一作半汤湖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8:半阳湖“在城东北四十里,周回十五里,水同一壑而冷热相半”。又引《舆地志》及《南徐州记》云:“江乘县南有半阳泉,半冷半热。热处可烂物,冷处如冰。热
汉西域国名。属西域都护府。国都在天山东于大谷(今新疆呼图壁县南)。古西域国名。国都在天山东于火谷(疑在今新疆和靖县北)。西汉神爵二年(前60年)后属西域都护府。
①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井渠。西汉武帝时开凿。自今陕西澄城县西南引洛水东南流,至今大荔县西仍入洛水。渠经商颜山(今名铁镰山)下,土松渠岸易崩,乃凿井在井下开渠通水,长十余里。历十余年始通。《史记·河渠书
西汉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五十里。汉武帝封赵敬肃王子刘昌于此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元朔三年(前126年)封赵敬肃王子刘昌于此,后改为县,治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。属魏郡。东汉省。
又称鼎路门。汉长安城南面中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西张村。汉惠帝时建。《三辅黄图》卷1:“长安城南出第二门曰安门,亦曰鼎路门,北对武库。王莽更名曰光礼门显阳亭。”
即金宝圩。在今安徽宣州市西北。
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介休县: 谢谷水 “在县西南十里。源出谷南磨子沟,平地涌出,大小十数泉,流入谷中,灌十余邨田,至小宋曲北入汾”。
在今西藏定日县 (协嘎尔) 西一百四十里。为藏南重地。清代称定日汛,有重兵驻防。松筠 《西招纪行诗》 注: “定日汛岔路有三: 一西北行四日至宗喀,自宗喀西南行三日,可抵洛咙边隘; 一西行二日即抵聂拉
在今江苏扬州市文庙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2扬州府:四柏亭,“宋元丰中,邹浩为教授,著《四柏赋》以见志。后彭方为文学掾,植四柏于学宫之南, 因以名亭”。
清顺治十四年 (1657) 改铜山守御千户所置,属诏安县,设参将驻守。即今福建东山县东铜陵镇(旧东山),为福建东南门户。明清之际为郑成功反清根据地之一。1916年东山设县,为县治所在地。1956年迁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