箬岭
①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武康县: “箬岭在县 (治今武康镇) 西南三十五里,《志》 云: 山多箬竹,亦曰箬岘山。”
②在今安徽歙县西北与黄山区 (原太平县) 交界处。宋淳熙 《新安志》 卷3歙县: 箬岭 “在县北八十里,黄山之东。高四百八十仞。多箬竹。上有官路通宁国府太平县。隋末越国公所开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歙县: 箬岭 “府北八十里,黄山之东。上多箬竹。隋末汪华起兵时,开岭路通太平县,今为通衢”。
①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武康县: “箬岭在县 (治今武康镇) 西南三十五里,《志》 云: 山多箬竹,亦曰箬岘山。”
②在今安徽歙县西北与黄山区 (原太平县) 交界处。宋淳熙 《新安志》 卷3歙县: 箬岭 “在县北八十里,黄山之东。高四百八十仞。多箬竹。上有官路通宁国府太平县。隋末越国公所开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歙县: 箬岭 “府北八十里,黄山之东。上多箬竹。隋末汪华起兵时,开岭路通太平县,今为通衢”。
元改羁縻添州置,属来安路。治所即今广西百色市。明初废。
清乾隆三十五年 (1770) 降禄劝州置,属武定州。治所即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。民国初属云南滇中道。1916年直属云南省。1985年改设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。古旧县名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改
即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东南多布库尔河,为嫩江支流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3:“多布库尔河,《通志》作多博库里,《盛志》作多博和里,蒙古语:多博,隆也;和里,二十数也。《纪略》作多布科尔,《提纲》作博库里
①亦名灵泉山。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,为龙泉山支脉。《宋史·田敏传》:咸平三年(1000),“王均乱西川,从招安使雷有终败贼于灵池山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广东翁源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59翁源县:灵池山,“池中
亦名大肚川。即今吉林辉南县东南抚民镇。清宣统元年(1909)曾于此置珲南直隶厅。
即今江西九江市东南三十五里姑塘。东濒鄱阳湖。《清一统志·九江府二》:大姑塘巡司“本朝雍正二年置,并设千总驻防”。又分设九江钞关,凡由江西至湖广之商贾,均于此纳税。
北宋置,属虹县。即今安徽灵璧县。元祐元年 (1086) 升为零壁县。旋废为镇。七年 (1092)复改为县。
在今四川万源市东南八台乡境。道光《城口厅志》卷4:八台山“厅西二百三十里交太平县界,山极雄厚,上下六十里,即后江发源于此”。《明史·张令传》:张献忠转入柯家坪,围张令,“急令参将张应元、汪之凤从八台山
明崇祯中置,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 白龙寨 “又西有川江寨、陇村寨、调埠寨、珠场寨,皆南至平江池十余里”。明崇祯中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南海口。
即今江西泰和县北十五里枫塘桥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7:泰和县北有枫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