箧山
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“浮水故渎,又东径箧山北。《魏土地记》 曰: 高城东北五十里有箧山,长七里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65盐山县: “箧山,一名峡山,在县东南四十里。”
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“浮水故渎,又东径箧山北。《魏土地记》 曰: 高城东北五十里有箧山,长七里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65盐山县: “箧山,一名峡山,在县东南四十里。”
北宋政和六年 (1116) 于席苇平新城置,属渭州。在今甘肃平凉市境。《宋史· 夏国传》:“夏人大举攻泾源靖夏城,城遂陷,复屠之而去。” 即此。
即今甘肃礼县西洮坪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礼县 “漩水镇” 条下载: “ 《通志》: 县有洮平、牛脊、野麻、尖岔、木树等五关。”
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南之大同河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一》: 泥涌河 “在新宁县东南。源出百峰山,西南至广海卫烽火角入海”。
即今江苏海安县西南三十里曲塘镇。清属泰州,有把总驻守。在江苏省海安县西部、通扬运河畔。面积56平方千米。人口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曲塘,人口 9000。相传原当铺巷有一河湾,名曲塘。镇以河名。1949年为
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巴陵县“偃虬堤”条下:“又李公堤,在府城东北, 直接城陵矶, 长十五里。旧本湖地,水涨病涉。弘治中,郡守李镜筑堤建桥,人以为便。”
清乾隆五十七年 (1792) 置,属西宁府。治所即今青海贵德县。1913年改为贵德县。清乾隆五十六年(1791年)置,治今青海省贵德县。属西宁府。1913年降为县。
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南四十里。源出天门山,北流会顺安河入江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:铜陵县有天门水。
元泰定四年 (1327) 置蒙庆宣慰司都元帅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者线蒙庆甸 (今泰国北部昌盛)。辖境约当今泰国北部清莱府和缅甸景栋地区。至顺二年 (1331) 降为军民府。
即今陕西省西乡县南牧马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90洋州:马源水“在西乡县,出巴山。《图经》云:元是木马水,天宝间改为马源水。上有山如马之状,因以名之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一》 引《县志》:木马河“源出大巴
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一百二十里。 东南流至沅陵县入酉水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 “武陵有五溪,谓雄溪、 溪、 无溪、 酉溪、 辰溪其一焉。” 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24谓即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