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穿山

穿山

①在今江苏太仓市东北五十里。明王鏊 《姑苏志》 卷9: 穿山 “中有石洞,前后通彻,故名。《临海记》 曰: 海虞县穿山下有洞穴,高十余丈,昔有海行者,举帆经其中。今考其洞,上犹通人往来,其下为地去海已远”。此山原在海中,后随长江三角洲向东延伸扩展,并入大陆。

②即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南五里穿山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3桂林府: 穿山 “山巅有穴,通透,望之如月轮挂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临桂县: “其山耸身昂首,若与西岸山作斗,亦名斗鸡山。山半有穴,南北横贯,故以穿名。”

③在今四川广元市境。《元和志》 卷22绵谷县:穿山 “一名胡头山,出好铁,旧置铁官。又有山空鼍,伏于空处,皮可为甲,刀箭所不能入”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江苏省太仓市东北。原在海中,后随长江三角洲逐渐向东扩展,遂移至大陆。(2)今山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东南、水东江(漓江分支)东岸。五峰相连,中峰最高,海拔295米。其西麓于1979年发现一全封闭石灰岩溶洞,称穿心岩,洞中有玉骨银针般的“鹅管石”,是研究溶洞发育及钟乳石形成的重要实物,为世界稀有。西峰月岩(空明岩)有宋人题刻。(3)古地名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东南穿山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于此设巡检司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干时

    指临淄西北以下时水支津。《春秋》:庄公九年(前685),“八月,庚申,及齐师战于干时,我师败绩”。杜注:“干时,齐地。时水在乐安界歧流,旱则竭涸,故曰干时。”《水经·瓠子河注》:“时水又西径西高苑县故

  • 白驹山

    在今江苏丰县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丰县:白驹山“地形高阜,相传汉高大会父老于此,歌白驹以留宾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白驹山“明成化间,犹高三丈余,嘉靖末,屡经黄水沙壅,其迹渐平”

  • 扶化县

    唐贞观二年(628)置,属南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境。十一年(637)废入南川县。

  • 乌浒山

    即乌峦山。在今广西横县东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横州:乌浒山“昔乌浒蛮所居之地,亦曰乌浦。……今山与贵县界相近,亦谓之乌蛮山”。古山名。又称乌蛮山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东。乌浒蛮居住地。《后汉书

  • 湔阳城

    在今四川广汉市西南古城坝。《寰宇记》卷73雒县: “湔阳故城,汉县,废城在县南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汉州: 湔阳城在 “州西南二十里。《志》云: 南北朝时置,以近湔水之阳而名”。正史未见湔阳县。

  • 思逢县

    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属泸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江安县南境。十三年 (639) 废入江安县。

  • 太和镇

    即今四川射洪县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二》:太和镇“在射洪县南四十里。有通判驻此”。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9:嘉庆四年(1799)白莲教“焚太和镇复大炽,成都戒严”。民国设县佐。1950年射洪县由金华镇迁此。

  • 井溪镇

    北宋置,属渠江县。在今四川广安县北九十里井河镇。

  • 会水县

    西汉置,属酒泉郡。治所在今甘肃金塔县东北双古城遗址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师古曰,“阚骃云众水所会,故曰会水”。北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高台县西北。属酒泉郡。北魏废。

  • 龙剑

    唐方镇名。景福元年(892)置,治所在龙州(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旧州)。《资治通鉴》胡三省注:“龙剑节度,领龙、剑、利、阆四州。”相当今四川平武以东, 旺苍以西,梓潼、南部以北地区。后废。唐方镇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