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石
①即今福建福安市东北上白石。明成化八年(1472)置巡司于此。
②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隆安二年(398),“桓玄大破官军于白石”,即此。
(1)古地名。即今福建省福安市东北上白石镇。明成化八年(1472年)置巡检司于此,嘉靖时徙治今市东南下白石镇,清因之。(2)村名。在海南省万宁市东北部。属后安镇。人口950。明代福建人迁居于此。传说村东南有神鸡下蛋,化成白石,挡住海潮袭南昌,故名。产稻、甘薯等。养鸭业发达。有公路通万城。
①即今福建福安市东北上白石。明成化八年(1472)置巡司于此。
②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隆安二年(398),“桓玄大破官军于白石”,即此。
(1)古地名。即今福建省福安市东北上白石镇。明成化八年(1472年)置巡检司于此,嘉靖时徙治今市东南下白石镇,清因之。(2)村名。在海南省万宁市东北部。属后安镇。人口950。明代福建人迁居于此。传说村东南有神鸡下蛋,化成白石,挡住海潮袭南昌,故名。产稻、甘薯等。养鸭业发达。有公路通万城。
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郭淮传》:三国魏正始九年(248),郭淮讨叛羌,“淮见形上流,密于下渡兵据白土城,击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在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。三国魏正始九年(248年
在今越南清化省西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南清化府: 俄乐城 “在府西南,即今俄乐县。宣德初,俄乐土官黎利反,官军讨之,遁入老挝。既而复还,官军击走之于清化”。
①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八十里后亭。东、西、南三面皆阻海,南日岛对峙其南,形势险要,昔番舶多由此出入。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巡司于此。清初废。②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青山。明嘉靖 《惠安县志》卷2:
唐贞观二十二年(648)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为安西四镇之一。治所在今新疆和田市西二十里约特干遗址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·龟兹》:阿史那社尔破龟兹,俘其王献于朝,“始徙安西都护于其都,统于阗、碎叶、疏勒,号‘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平原县置,为泷州治。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。大业初为永熙郡治。唐为泷州治。北宋属康州。南宋属德庆府。元属德庆路,大德八年 (1304) 移治今罗定市。明万历五年 (157
在今广东惠来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来县:光华溪“在县东北一里。源出县东四十里释迦岭,西流经虎头山,至县南十五里,合神泉港入海”。
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北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乾德五年(967),“北汉石盆寨招收指挥使言章以其寨来降”。在今山西省交城县西北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乾德五年(967年),“北汉石盆寨招收指挥使言章以
金天会六年 (1128) 改泽州置,治所在晋城县 (今山西晋城市)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 “天会六年以与北京泽州同,加 ‘南’ 字。” 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、高平、阳城、陵川等县地。天德三年(11
清乾隆四十四年 (1779) 改噶拉依屯置,属美诺厅。即今四川金川县南九十里安宁乡。民国《川西边事辑览》 第八编: 崇化屯 “由懋功至此共计二百五十里。屯治在大金河之东,有人百余家,多以耕稼为业,与抚
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二十余里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4:四马务“从东第一曰飞龙务,次大马务,次小马务,次羊泽务。地凡三百七十一顷,南渡渭河。庆历中为营田,寻罢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