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渠

白渠

①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记载:西汉武帝太始二年(前95),用赵中大夫白公建议,于郑国渠之南开凿, 自谷口(今陕西礼泉县东北)分泾水东南流,经高陵、栎阳(今临潼县北),东至下邽(今渭南市北)东南注入渭水。“袤二百里,溉田四千五百余顷, 因名曰白渠”。唐时自北而南,分为太白、中白、南白三渠,总称三白渠。宋元以后,渠道渐废。其上游历有修改,如宋凿丰利渠,元凿王御史渠, 明凿广惠渠、通济渠,清凿龙洞渠,而下游则仍其旧。清末渠身缺漏,灌田仅二百顷。1926年以后改筑为泾惠渠。

②亦名北渠。在今宁夏中卫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宁夏中卫:白渠“在卫城东二十里,溉田九十顷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一》:白渠“旧长四十二里,溉田一百七十顷。今曰北渠,长五十里,溉田一百一十八顷”。


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。西汉太始二年(前95年)开凿。为赵中大夫白公建议,故称。自谷口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)分泾水东南流,经高陵(今高陵县鹿苑镇)、栎阳(今西安市临潼区栎阳镇东北)东至下邽(今渭南市临渭区下吉镇东南)南注入渭水(今渭河)。长200里,溉田 4500 余顷(约合今28万亩)。唐时自北而南,分为太白、中白、南白三渠,总称三白渠。宋、元以后,上游历有修改。1930年后改筑为泾惠渠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纳坝镇

    北宋置,属射洪县。在今四川射洪县北十里。《元史·杨文安传》:至元元年(1264),“宋兵攻潼川,行省命文安赴援,败宋师于射洪之纳坝,斩获甚众”。

  • 宗噶

    即宗喀。今西藏吉隆县驻地宗嘎。

  • 那马土司

    明嘉靖七年(1528)置,属思恩府。治所在今广西马山县西南周鹿镇。清同治九年(1870)改为那马厅。明嘉靖七年(152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西南周鹿。清同治九年(1870年)改为那马厅。

  • 徐渎浦场

   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。明万历 《淮安府志》 卷3海州: 徐渎浦场盐课司 “在东海城北”。

  • 都斤山

    即于都斤山,今蒙古国西南之杭爱山。《隋书· 突厥传》: 摄罗 “号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,一号沙钵略。治都斤山”。《新唐书·突厥传》: “突厥阿史那氏,盖古匈奴北部也。……可汗建廷都斤山,牙门树金狼

  • 迁江县

    北宋天禧四年(1020)改思刚州置,属宾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迁江镇北红水河北岸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迁治红水河南岸(今迁江镇)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属思恩府。民国初属广西柳江道。192

  • 宜良县

    元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降宜良州置,属中庆路。治所在罗裒龙 (即今云南宜良县)。明、清属云南府。民国初属云南滇中道。1916年直属云南省。在云南省中部偏东。属昆明市。面积 1880 平方千米。人

  • 亏容甸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中改铁容甸部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在亏弓村(今云南红河县东三十四里大黑公)。清嘉庆年间属石屏州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)分设上亏容、下亏容两司。下亏容仍治大寨,上亏容治所在其西北(今红河县东十四里牛

  • 铜锣峡

    又名石洞峡、黄葛峡。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北。《元史·步鲁合答传》: 至元十一年(1274)“进攻重庆,宋军突围出走铜锣峡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重庆府巴县: 铜锣峡在“府东二十里。悬崖临江,下有园石,如铜锣

  • 蓼州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霍邱县 (今安徽霍邱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霍邱县地。七年(624) 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