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山镇

白山镇

①唐吐番置,在今四川红原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80恭州,“北至吐蕃白山镇七十五里”。

②即今广西马山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思恩府:白山镇在“府北六十里。正德中,土目王受与田州土目卢苏合谋煽乱。嘉靖初,督臣王守仁招抚之,寻分思恩地为九土巡司,管以头目,而授王受白山巡司”。


(1)在吉林省桦甸市东南部,濒松花江。面积512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白山,人口 9690。初名老恶河,曾名龙王庙,因登山顶可见长白山而得名。1959年将会兴栈、兴隆等地析设白山镇公社,1984年置镇。主产玉米、大豆。有机械、制砖、汽修等厂。为烟白铁路终点站,通公路。(2)在安徽省庐江县东北部。面积69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白石山南麓,人口 8000。1952年置白山镇,1953年改为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设乡,1985年复置镇。1992年同春、金沈二乡并入。清初建镇,为县北古老集市之一。产稻、麦、大豆、蟹、鳖、鱼、虾、鹅、鸭等。矿产有白云石。庐枞公路经此。水运有客运班轮直达合肥、巢湖。名胜古迹有仙人洞、钓鱼台、十八塔、观音庵、虎泉、潜水眼等。(3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,88%为壮族。镇人民政府驻中山街,镇区人口1.3万。原名情结村,明嘉靖七年(1528年)置白山土司于此,后改今名。1951年为马山县第一区,1958年设城厢公社,1981年改城关镇,1982年改今名。为县工商业中心,有制糖、水泥等厂。210国道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原山

    即今江西吉安市东南青原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1吉州: 青原山 “在庐陵县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6吉安府: 青原山 “在府城东南一十五里。中有骆驼峰、鹧鸪岭,势甚乔耸。宋王廷珪诗: 异时黄鲁直,尝赋青原诗

  • 石门亭

    在今浙江青田县城西。《清一统志·处州府》:石门亭“在青田县治西。宋建。王安石记”。

  • 函谷关

    ①旧函谷关。战国秦置,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三十里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 苏秦说秦惠王:“东有肴、函之固。” 又,《楚策一》 张仪说楚王: “秦之所以不出甲于函谷关,十五年以后攻诸侯者,阴谋有吞天下之心也。

  • 甲子门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置,属碣石卫。在今广东陆丰市东南甲子镇。清顺治七年(1650)并入海丰所,雍正十一年(1733)入陆丰县,有碣石左营游击驻防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置,治今广东省陆丰市

  • 毗陵县

    西汉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江苏常州市。东汉属吴郡。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改为晋陵县。古县名。本春秋时吴季札的封地延陵邑。西汉置县,治今江苏省常州市,属会稽郡。西晋永嘉五年(311年)因避东海王越世

  • 松坡

    在今云南畹町市东北。《明史· 云南土司三》: “万历初,(芒市) 长官放福与陇川岳凤联姻,导缅寇松坡营。”

  • 玉照崖

    一名玉照山。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太白山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玉照山“北有石壁,高仞许,截然如削,其色青莹,其下溜水涟漪”。

  • 观音峡

   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,为嘉陵江三峡之一。清乾隆《巴县志》卷1:观音峡“两崖石壁数仞,左有龙洞,高二丈许,深不可测,曾艤舟洞口。洞中泉水潺潺,不可近。春夏水涨,则洞口淹没,舟不敢行。在悬崖多瀑布,溅玉飞雪

  • 明溪

    ①应即今福建明溪县东之渔塘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归化县: 明溪 “在县东。亦曰明江。其上源出县西二十五里伍通凹,流至城西南黄溪头而始大,环抱治南,绕如腰带,曰腰带水。一名黄溪水。又东北流,崖侧有大小

  • 波罗树汛

    又名博罗树。在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北二十五里桲椤滩。清于此设外委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