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疏勒县

疏勒县

1913年改疏勒府置,为新疆喀什噶尔道治。治所即今新疆疏勒县。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。后直属新疆省。


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。属喀什地区。面积2399平方千米。人口29.3万,维吾尔族占93.2%。辖3镇、12乡及国有农场7个。县人民政府驻疏勒镇。历代为军事重镇。汉、唐时期为西域“四大重镇”之一;公元10世纪中叶后,疏勒是喀拉汗王朝的领地。清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设喀什噶尔地区,总领南疆八城。疏勒受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。道光七年(1827年)在喀拉喀依庄园(今疏勒县城)修汉城,名为“恢武城”。从此疏勒所辖州、府、县均以新汉城为治所。1913年设疏勒县,属喀什噶尔道,1924年废道直属新疆省。1950年属喀什专区,1955年直属南疆行政公署,1956年复属喀什专区。1970年属喀什地区。地处绿洲平原,主要河流有克孜勒博依河、排孜阿瓦提河、库山河等。属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。主产棉花、小麦,并产玉米、稻、葵花子、胡麻等,为新疆棉花生产基地之一。工业有粮、油、棉花加工、棉纺、建材、机电、水泥、酿酒、果品加工。315国道和两条省道纵横县境。建有烈士陵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桔柏津

    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北白龙江注入嘉陵江处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4利州: 桔柏津 “在昭化县。杜甫诗云: 青冥寒江渡,驾竹为长桥。今昭化驿有古柏,土人以桔柏名之”。历为秦入蜀之重要津渡。《资治通鉴》

  • 逄王庄

    一作逄旺街。即今山东安丘市东北三十八里逄王。明万历 《安丘县志》 卷5镇店: 县东北 “逄王,有市”。

  • 海阴郡

    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农州置,治所在新容县 (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蒲江合流处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地。后废。隋大业年间改农州置,治新容县(今越南承天-顺化省广田县东)。后废。

  • 狼汤渠

    古运河名。或作蒗荡渠、莨汤渠。即战国至秦汉之际的鸿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南郡荥阳县: “有狼汤渠,首受济,东南至陈入颍。” 故道自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流,经中牟县北,至开封市东南折而南流,经通许

  • 冷坑墟

    即今广东怀集县西北冷坑镇。清乾隆《梧州府志》卷2墟市:怀集县有冷坑墟。

  • 黄埠镇

    即今河南上蔡县西南黄埠镇。清康熙《上蔡县志》 卷2 《集镇》: “黄埠镇,城西南二十五里。”(1)在江西省上犹县东南部。面积74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埠圩,人口1440。镇以黄沙、埠前

  • 纳溪口

    纳溪水(今永宁河)入长江之口。在今四川泸州市西南安富镇(永宁河东岸)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纳溪县:“皇祐三年,纳溪口置砦。绍定五年升为县。”明置纳溪口巡司于此。

  • 小梅隘

    在今浙江龙泉市西南小梅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小梅隘在“县南小梅岭上……为入闽之间道,正统中设隘于此”。

  • 崇义桥

    即今四川新都县西大丰镇。同治 《成都县志》 卷1: 崇义桥 “距城三十五里”。

  • 定渠

    一名定都渠,或作定渚渠。在今山东平度市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6平度县: 定渠 “与州东北之药石水及石渎河合流入胶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