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春秋周畿邑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僖公二十四年(前636),“初,甘昭公有宠于惠后”。杜注:“甘昭公, 王子带也,食邑于甘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河南尹河南县“有甘城”。《水经·甘水注》:故甘城“北对河南故城,世谓之鉴洛城,鉴、甘声相近,即故甘城也,为王子带之故邑矣”。


(1)古邑名。春秋周畿内邑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。周惠王子、襄王弟王子带的封邑。《左传》僖公二十四年(前636年):“初,甘昭公有宠于惠后,惠后将立之,未及而卒。”杜预注:“甘昭公,王子带也,食邑于甘。”《水经注·甘水》:故甘城“北对河南故城,世谓之鉴洛城,鉴、甘声相近,即故甘城也,为王子带之故邑矣”。(2)“甘肃省”的简称。因省内张掖西魏时为甘州治而得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鱼凫山

    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彭山县: 鱼凫山在 “县东北二里。或曰即鱼涪津也。…… 《旧志》: 津在嘉定州夹江县界”。

  • 溶溪芝麻 (蔴)

    子坪长官司 明洪武八年 (1375)改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置,属湖广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溶溪乡。十七年(1384) 属四川布政司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秀山麻县西北部地。清废。

  • 鄱阳郡

    东汉建安十五年 (210) 孙权分豫章郡置,治所在鄱阳县 (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古县渡镇)。三国吴赤乌八年 (245) 移治吴芮故城(今波阳县)。辖境当今江西鄱阳湖东岸、进贤县以东及信江、乐安江流域 (婺

  • 巴东三峡

    在今湖北巴东县境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巴东县:“北滨大江, 自四川巫山县流入,东经门扇、东奔、破石,谓之巴东三峡。”

  • 势江

    在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恭城县: “又东有势江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一》: 势江 “在恭城县东四十里。源出仲家瑶洞中,流合乐川”。

  • 高各庄

    ①即今河北滦南县西南二十五里高庄子乡。清光绪 《滦州志》 卷8: 高各庄在 “城南七十里”。②即今河北丰润县西南十五里高各庄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54丰润县图: 西南有高各庄。

  • 哈喇哈什河

    即今和田河西源喀喇哈什河。在今新疆和田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和阗》: 哈喇哈什河 “在和阗西。源出皮什雅南尼蟒依山中,北流至哈喇哈什城南,分为二,夹城而流,城西之河,西北流为皂洼勒河而止,城东之河距城二里

  • 冥厄 (阨)

    亦作黾厄、 ��厄、 渑厄、 黾隘、 ��隘、黾塞。春秋时淮、汉之间重要隘道。即今河南信阳县西南平靖关。《左传》: 定公四年 (前506) 冬,

  • 左部城

    在今山西孝义市南二十五里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汾水之右有左部城,侧临汾水,盖刘渊为晋都尉所筑也。”

  • 蒲津关

    本名临晋关。战国魏置,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西岸。扼蒲津渡口。历代倚为秦、晋间重险。汉武帝改称蒲津关。其后简称蒲关,或沿用临晋关旧名。《周书·武帝纪》: 建德五年 (576),“凉城公辛韶步骑五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