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岩山
在今福建福清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福清县: 瑞岩山在 “县东二十里,山多岩洞诸胜”,故名。明嘉靖中,戚继光曾于山北辟大洞天。
在今福建福清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福清县: 瑞岩山在 “县东二十里,山多岩洞诸胜”,故名。明嘉靖中,戚继光曾于山北辟大洞天。
一名乐洋江。上源河市溪,发源于福建泉州市东北,西南流至河市后始称洛阳江,东南流经泉州市与惠安县间入泉州湾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30泉州《景物下》: 洛阳江 “在州东二十里,……又 《图经》云,唐宣宗微行
秦始皇三十三年 (前214) 置,治所在番禺县(今广东广州市)。秦、汉之际地入南越国,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灭南越国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滃江、大罗山以南,珠江三角洲及绥江流域以东。其后渐缩小。隋
即蒋哩闷。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北岸之井里汶。《明史·外国列国》:“千里达,永乐十六年遣使贡方物。”
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苦海子大草原。一说即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滩。《新唐书·薛仁贵传》:咸亨元年(670),讨吐蕃,“仁贵退军大非川,吐蕃益兵四十万来战,王师大败”。即此。即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。一
明洪武二十五年 (1392) 改柏兴州置,属建昌卫。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。二十六年 (1393) 改置盐井卫。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改柏兴州置,治今四川省盐源县东北卫城。旋改盐井卫。
①亦名葫芦河、高平川。即今宁夏固原、同心二县境清水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高平川水“即苦水也。水出高平大陇山苦水谷,东北流径高平县故城东,……又北出秦长城,又西北流径东西二土楼故城门北……又北径廉城东
即今河南卫辉市东二十八里李源屯镇。清乾隆《卫辉府志》卷8:汲县李源屯有集。
在今云南师宗县东南南岩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师宗州: 英武山在 “州东八十里。峰峦峭拔,高可千仞。洪武初,设英武驿于其下。山饶盗贼及虎,行人稀阔,驿遂废”。
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六十三里阻虎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大同府:“阻虎堡在平南西北六十里。嘉靖二十三年筑,隆庆六年增修,周一里有奇。……嘉靖十九年寇由此入犯古州一带,三十二年,由此犯岢岚一带,所当力
即怀圣寺。又名光塔寺、番塔寺。在今广东广州市光塔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