玄氏县
北魏永安中改泫氏县置,为长平郡治。治所即今山西高平市。北齐废。
古县名。北魏永安中改泫氏县置,治今山西省高平市。为长平郡治。北齐天保元年(550年)废入高平县。
北魏永安中改泫氏县置,为长平郡治。治所即今山西高平市。北齐废。
古县名。北魏永安中改泫氏县置,治今山西省高平市。为长平郡治。北齐天保元年(550年)废入高平县。
即今贵州台江县西南龙塘。清雍正九年(1731)置龙塘土千总。
又名三台山。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罗定州》:上乌山“有三峰,中峰特峭。乌水所出”。
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约在今甘肃东部庆阳地区。东汉废。
在今河南汤阴县南二十五里。明崇祯八年(1635) 筑城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在河南省汤阴县西南部。面积151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宜沟,人口 8850。因宜师沟流经此地得名。1958年建公社,
①即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雁门郡沃阳县: “盐泽在东北,有长丞。” 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沃水 “又东北流注盐池。今盐池西南去沃阳县故城六十五里。池水澄渟,渊而不流,东西三十里,南北
清宣统元年 (1909) 置,属延吉府。治所在和龙峪 (今吉林龙井市东南智新镇)。民国郭熙楞《吉林汇征》: 和龙 “地名和龙峪”,因名。1913年改属吉林省延吉道。1929年直属吉林省。1940年移治
战国蜀之别都。在今四川双流县东中和镇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蜀以成都、广都、新都为三都,号名城。”秦蜀郡太守李冰“穿广都盐井、诸陂池,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”。西汉于此置广都县。
民国时置,属嘉兴县。即今浙江嘉兴市东南四十六里新篁镇。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东南部,南邻海盐县。面积33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篁,人口3800。 唐、宋名竹里,以四周多竹故名;后成茧
在今越南中部清化省朱江入海口。《校补安南弃守本末》:明永乐七年(1409)于“古弘县之会潮海口”设巡检司。
北宋时建,在今四川长寿县城内北山上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39长寿县:北真观“在县北山顶,旁有徐神翁炼丹处”。明万历时重修。高敞幽邃,为邑中名胜第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