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梳嶂
在今江西广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广昌县:牙梳障“在县南十里。嶂有三穴,大风常自中出,当寒则暖,当暑则凉”。
在今江西广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广昌县:牙梳障“在县南十里。嶂有三穴,大风常自中出,当寒则暖,当暑则凉”。
清乾隆年间置,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北境。清《塔尔巴哈台事宜》卷3:阿布达尔莫多卡伦“在博尔锡正北八十里”。
即今河北黄骅市西二十里岭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50盐山县图: 北有岭庄镇。
①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十里,淮河南岸洛河镇。古为洛河入淮之口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洛涧北历秦墟,下注淮,谓之洛口。” 《梁书·武帝纪》: 天监四年 (505) 二月,“遣卫尉卿杨公则率宿卫兵塞洛口”。即
在今广东乐昌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乳源县:关春岭“在县西二百二十里。路通宜章,即古入京之道”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关春岭“俗名官村岭。东通官埠,北通宜章。左有梅花峒”。
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渭田乡。清时有巡检驻此。
西汉改盱台县置,属临淮郡,为都尉治。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二十五里盱眙山麓。东汉许慎 《说文》: “盱,张目也”; “眙,直视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泗州》: 盱眙故城 “城居山上,可以眺远,故名”。东汉复
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西礵岛。明郑和下西洋经此。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西礵岛。郑和下西洋经此。
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东南八角乡。元废。
在今辽宁辽阳县东南。民国 《奉天通志》 卷116: 康家东沟在辽阳县 “东南九十里”。产金。
在今云南富源县西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平夷卫: 清溪洞 “在卫西三里。洞内石笋林立,外则溪流环绕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