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古国名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 “西南夷君长以什数,夜郎最大; 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,滇最大。”战国时, 楚国庄��带兵至其地, “以其众王滇, 变服从其俗以长之”。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 说: “分侯支党,传数百年。” 其都在今云南晋宁县东北三十二里晋城附近。辖境约当今云南中部滇池附近一带。李乔《从滇谈起》: “滇是古代一个土著民族的名称,部落联盟的酋长或领袖便叫滇王。” ( 《春城晚报》 1993年6月26日)。关于滇的语种,林超民 《漫淡滇的来源》: 滇来源于羌人中一个有影响的部落首领的姓氏,后用作部落名称。( 《地名集刊》 1980年第3期)。孟平 《滇来源的质疑》: 滇就是彝语的 “甸”,意即大坝子,因滇池坝子得名。( 《云南日报》 1980年6月14日)。张庆培 《滇的由来与彝文文献 〈勒俄特依〉中的 “滇濮殊罗” 考》: 滇即古彝语滇濮殊罗,“”为鹰,“” 为祖人或族,“殊” 为湖泊,“” 为深大,全意即鹰祖的大湖或滇濮族的大湖。( 《地名集刊》 1990年1—2期合刊)。张竹邦 《滇的语种与含义初析》: 滇为傣族先民,源于梵语 “”。( 《地名集刊》 1988年第4期)。考古材料证明,滇国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。至汉代,奴隶制已有相当发展,从事农、牧、渔、纺织,并经营采矿。元封二年 (前109),汉以此为中心置益州郡。后亦用作云南省的简称。


(1)古国名。在今云南省东部滇池附近地区。战国末期,楚将庄��(一作庄豪)至其地称滇王。从事农、牧、渔、纺织,并经营采矿。西汉武帝元狩年间,滇王曾协助汉使探求通往今印度的道路。元封二年(前109年),汉于此置益州郡。(2)云南省的简称。因省境东北部在战国至汉武帝以前为滇国地而得名。古人多释“”与滇池有关,一说“所出深广,下流浅狭如倒流,故曰滇池”;一说滇与颠同,“顶也,皆因滇池居地高颠之故”;另说释为奇河倒流,谓水源与出口河道颠倒,因名。又有民族语说,谓滇为彝语的“甸”,意即“大坝子”,因滇池坝子得名;或谓滇系羌人中一个部落首领的姓氏,后用作部落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伏山

    即今山东宁阳县北二十里伏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3兖州府:伏山“上有洞。洞内镌石成佛像,故又名佛山”。

  • 天龙寺

    北齐建,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天龙山上。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天龙山上。北齐皇建元年(560年)建。内有石室二十四龛,石佛像四尊。明嘉靖二十五年(1546年)又于西岩凿石洞三龛。

  • 西周初封国。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。《春秋》:隐公七年(前716)“冬,天王使凡伯来聘,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”。杜注:“汲郡共县东南有凡城。”又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:“凡、蒋、邢、茅、胙、祭,周公之胤也。

  • 坝河

    亦名永通七坝。是元大都仅次于通惠河的一条重要漕运路线。自大都城内积水潭东流,于光熙门南出城会大都东护城河,又分护城河水东流,至通州西北入温榆河。全长五十里。元代于河上筑深沟坝、王村坝、郑村坝、西阳坝、

  • 公馆墟

    ①即今广东茂名市西公馆镇。清光绪《茂名县志》卷2:县治南“六十里公馆墟”。②即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公馆镇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合浦县图:东有公馆墟。

  • 上夹河镇

    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上夹河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兴京图:西北有上夹河。民国《兴京县志》卷1:上夹河“距城一百里”。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部。面积267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

  • 汝南镇

    金置,属宝丰县。在今河南宝丰县西北二十里赵官营。

  • 王堌堆集

    即今山东鄄城县治鄄城镇。旧属濮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1931年于此置鄄城县。

  • 逵泉

    春秋时鲁地。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三里。水中石如伏鼋怒鼍。《左传》: 庄公三十二年 (前662),季友以公命酖叔牙,“饮之,归及逵泉而卒”。

  • 宁明县

    1912年改宁明州置,属广西镇南道。治所即今广西宁明县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。属崇左市。面积 3779 平方千米。人口39.5万,78%为壮族。辖4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