溱水河
即今河南确山县及汝南县境之溱头河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溱水出浮石岭北青衣山,亦谓之青衣水也。”故道自今河南确山县西,东南流经县南,东北流至汝南县南入汝水。
即今河南确山县及汝南县境之溱头河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溱水出浮石岭北青衣山,亦谓之青衣水也。”故道自今河南确山县西,东南流经县南,东北流至汝南县南入汝水。
在今浙江嘉兴市南十六里马王塘。《新定九域志》卷5秀州:马塘堰,“《图经》云:秦始皇三十七年东游至此,改长水为由拳县,遏水为堰,既立,斩白马祭之,因名”。
即今四川西昌市南之泸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: 泸山在 “司南十五里。以山之西近泸水而名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3四川行都司:泸山 “其山西近泸州”为名。山东临邛海,山上有光福寺、玉皇
亦作辛头河、信度河、申河。即今巴基斯坦境之印度河。东晋法显 《佛国记》: 摩头罗国 “自渡新头河至南天竺,迄于南海,四五万里,皆平坦,无大山川,正有河水”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广州通海夷道: “广州东
即今湖北恩施市东沙地镇。清同治《施南府志》卷6《村集》:“沙子地,距(恩施)县九十里。”
即今安徽宣州市北百余里狸桥镇。清光绪 《宣城县志》 卷4: 狸头桥 “在蒋山。里人徐凤建”。
在今山东青州市益都镇驼山路南段。宋名矮松园。明设书院。前院有门厅、过厅、东西厢房,后院有大厅、东西厢房,均为清代重建。左有名宦祠,祀宋青州知州范仲淹、欧阳修、富弼等十三人; 右有宋宰相王曾读书台遗址。
在今云南大理市太和城遗址上。唐大历元年 (766),南诏王阁罗凤立此碑于太和城宫门外。碑高3.02米,碑阳正文三千八百余字,叙述南诏初期历史及其与唐王朝的关系,并述及天宝战争的起因和经过。书法遒劲。传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象城县置,属赵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乡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昭庆县: “以有建初、启运二陵故也。” 北宋开宝二年 (969) 改为隆平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
元改邵雍故居为九真观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定鼎路洛河桥南的安乐窝村。祠东华、帝尹、正阳、纯阳、海蟾、重阳、丹阳、长真、长春等九人。今仍祀邵子。
即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东北五女山城。(明)朝鲜郑麟趾《高丽史·恭愍王世家》二十年九月辛亥条:“遣西京都万户安过庆、安州上万户李珣往伐五老山城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