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湘州

湘州

①西晋永嘉元年 (307) 分荆、广两州置。治所在临湘县 (今湖南长沙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114潭州引郭仲产 《湘州记》 云: “以西临湘水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湖南湘、资二水流域及湖北陆水流域。东晋咸和三年 (328) 废。义熙八年 (412) 复置,十二年(416) 又废。南朝宋永初三年 (422) 复置,陆水流域割属郢州,增辖今广西东北部湘江上游、漓江和贺江流域以及广东北部北江流域大部。元嘉八年 (431)废。孝建初复置。梁、陈时南部地区分置衡 (治今广东英德县西北)、东衡 (治今广东韶关市南)、桂 (治今广西桂林市) 等州,辖境缩小。隋开皇九年 (589)改为潭州。

②南朝梁置,治所在大活关城 (今湖北大悟县东北)。北齐改置北江州。


(1)西晋永嘉元年(307年)分荆、广两州置,治临湘县(今湖南长沙市)。以州治“西临湘水为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湘、资两水流域和湖北省陆水流域。东晋以后屡有废置,辖境亦有增减。南朝宋、齐时陆水流域割属郢州,增辖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江上游、漓江和贺江流域以及广东省北部北江流域大部。梁、陈时南部地区分置衡(治今广东英德市西北)、东衡(治今广东韶关市南)、桂(治今广西桂林市)等州,辖境缩小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为潭州。东晋、南朝时为上流重镇。《晋书·宗室·谯王水传》:“湘州南楚险固,在上流之要,控三州(指荆、交、广三州)之会,是用武之国也。”(2)南朝梁武帝置,治新城县(今大悟县东南新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大悟县和武汉市黄陂区地。北齐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呼图壁县

    1918年置,属新疆迪化道。治所即今新疆呼图壁县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3: “准语,胡图克拜者,吉祥也。今彼中之谚,易曰呼图壁,译为有鬼。” 1930年属迪化行政区。后直属新疆省。1949年改名

  • 凤凰山

    ①在今山西太谷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凤凰山“在太谷县南十里,以形似名。上有三浮图”。②在今山西潞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潞城县:“凤凰山在县西北五里。一名天冢冈。顶有风洞,中有玉女泉。”③

  • 王家渡

    一作甲南市。即今湖南炎陵县西南二十五里王家渡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酃县图:县西南有王家渡。

  • 代王城

    俗称大王城。在今河北蔚县东北二十里代王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蔚州:代王城,“项羽封赵歇为代王,歇迁赵,立陈余为代王,又汉高六年立兄喜为代王,此其故城”。

  • 琵琵川

    ①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,为大凌河支流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利州阜俗县: “唐末,契丹渐炽,役使奚人,迁居琵琶川,统和四年置县。”即此。②在今四川盐源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元七年 (791

  • 蔡家路镇

    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北蔡路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川沙县北有 “蔡家路”。

  • 下草湾古人类化石产地

    在今江苏泗洪县南双沟镇东南十二里。1954年杨钟健和贾兰坡在下草湾引河南岸高地上拾得一段人类股骨化石,根据其石化程度和其海绵骨质空隙中充填的土质,以及含氟量的测定,定为晚更新世人类化石。1979年在5

  • 原仇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辽州。治所即今山西盂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3盂县: “原仇山,在县北三十里,……县取此山为名。” 大业二年 (606)改为盂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析石艾县置

  • 响水关

    ①即兰谷关。在今云南禄丰县西三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楚雄府》: 兰谷关 “一名响水关。两山夹水,鸟道最为险隘,接云南府禄丰县之六里箐。《滇程记》: 响水关,产兰,绿叶紫茎”。②明置,在今贵州贵阳市西北。

  • 景洲

    亦作景里洲。在今湖北荆沙市江陵区西南长江中。唐徐坚 《初学记》 卷8: 景洲,“ 《吴志》 云:魏将夏侯尚围南郡,作浮桥度量景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