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温县

温县

春秋时晋置,治所在今河南温县西南三十里古温城 (今上苑村北)。《左传》: 昭公三年 (前539),晋赵子文曰: “温,吾县也”,即此。西汉属河内郡。东魏改属武德郡,天平中徙治今温县北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怀州。大业初属河内郡,十三年 (617) 徙治李城 (今温县)。唐属孟州,武德四年 (621) 改为李城县,同年复名温县。明属怀庆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30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西北部、黄河北岸。属焦作市。面积463平方千米。人口42.1万。辖8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温泉镇。周畿内温国。春秋晋置温县,治今温县城西南。因温国为名。一说以境内温泉得名。《春秋》隐公三年(前720年):“四月,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”;庄公十九年(前675年):“秋,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,不克,出奔温”,即此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复置,属怀州。大业十三年(617年)移治李城(即今温县县城)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名李城县,同年复名温县,属怀州。显庆二年(657年)属洛州。会昌三年(843年)属孟州。金因之。元属怀庆路。明、清属怀庆府。1913年属豫北道,1914年属河北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,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。1960年废入沁阳县,1961年复置。1969年属新乡地区,1986年改属焦作市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,中部高、南北低。黄河、沁河分别流经南部和北部边缘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等,特产山药、地黄、菊花、牛膝“四大怀药”。有机械、化肥、纺织、造纸设备等厂。温济地方铁路和新孟、温沁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慈胜寺(大吴庙)、司马懿故里及其祖茔“三陵墓”、汉代烘范窑遗址、梁所遗址、东周盟誓遗址等。陈家沟为陈氏太极拳发源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商丘县

    明嘉靖二十四年 (1545) 置,为归德府治。治所即今河南商丘县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古旧县名。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置,治今河南省商丘市城关镇。明、清为归德府治。1960

  • 卡伦站

    即今吉林九台市西南卡伦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吉长铁路四站“饮马河、卡伦、长春、头道沟”。

  • 向阳镇

    即今吉林柳河县西南百二十里向阳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通化县图:西北有向阳镇。(1)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中部。面积27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向阳,人口 8170 万。又名向阳

  • 上川口

    即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治上川口镇。1931年民和县自古鄯堡移治于此。

  • 竹圃

    即东苑,或梁苑。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。《水经·睢水注》:“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。水次绿竹荫渚菁菁实望,世人言梁王竹园。”即“芒竹”。

  • 黄海

    我国三大边缘海之 一。北起鸭绿江口,南至长江口北岸到朝鲜济州岛一线同东海分界,西以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。近岸海水呈黄色,故名。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。北起鸭绿江口,南以长江口北岸启东嘴至朝鲜济州岛一线同东海

  • 群舒

    周代散布在今安徽省庐江、舒城县一带的偃姓诸小国,计有舒庸、舒蓼、舒鸠、舒龙(或作龙舒)、舒鲍、舒龚等国。后多为楚所并。

  • 洲头水

    即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南之南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乳源县: 洲头水 “在县城南。源出双峰山,东北流入曲江县境,注于浈水”。

  • 大泉眼镇

    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南大泉源乡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通化县图:西南有大泉眼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通化县:“县属大泉源,在快当帽子西南五十里。由县市往桓仁恒通过此地。”

  • 新市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新城铺。三国魏废。西晋复置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 皇始二年 (397),攻后燕中山城,“贺麟饥穷,率三万余人出寇新市。……帝进军新市”。即此。隋大业初废入九门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