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凉山

清凉山

①即今山西怀仁县西清凉山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 大同府怀仁县有清凉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怀仁县: 清凉山在 “县西二十里。旧有砖塔及利国冶铁”。

②古称石头山,又名石城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汉中门内。南唐时山半建有清凉道场,故改今名。六朝以来,皆守此为固。山中有清凉寺、扫叶楼、乌龙潭及六朝、南唐古井等许多名人遗迹,是南京市名胜之地。

③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延安府肤施县 “嘉岭山” 条下: “城东北有清凉山,上有尸毗岩及万佛、仙石等洞。”


(1)古称石头山,又称石城山。在江苏省南京市城区西侧。海拔63.7米。为一红色砾岩低丘,长江曾流经其西麓,形势险要。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此建金陵邑。公元212年东吴孙权又在金陵邑原址筑石头城,故亦称石城山。南唐时建清凉道场,改今名。有清凉寺、扫叶楼等古迹。今辟为公园。(2)曾称太和山。在陕西省延安市城区北、延河北岸。海拔1219米。山体由砂岩、页岩构成,上覆黄土。为梁状山地尾部,长期受流水侵蚀,渐成峁状。北部和缓,东、南、西三面较陡。有佛教石窟四座。其中以北宋时开凿的第一窟最大,屏壁及窟室四壁满雕佛像,有“万佛洞”之称。1941—1947年间,新华广播电台、新华总社、解放日报社、中央印刷厂等单位驻此,留有旧址。(3)“五台山”的别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德江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初改水特姜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。永乐十二年(1414)属思南府。万历三十三年(1605)改置安化县。明洪武初以水特姜长官司改名,治今贵州省思南县。二十二年(1389年)为思

  • 北庆州

    即庆州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右翼北索博日嘎苏木古城。《明史·李文忠传》:洪武三年(1370),北征“时元帝已崩,太子爱猷识里达腊新立。文忠谍知之,兼程趋应昌。元嗣君北走……出精奇穷追至北庆州而还”。

  • 孙夫人城

    在今湖北公安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5江陵府:孱陵故城又名孙夫人城“《元和郡县志》云,在公安县。相传此乃刘备妻孙夫人所筑。夫人,权之妹,疑备,故别作此城,不与备同住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公安县:孱陵城

  • 东亳

    《尚书·立政》:“三亳。”郑玄注以为其一为东亳。在今河南荥阳市汜水乡西北。清魏源则以为在今河南商丘县。但近代学者多不采用三亳中有东亳之说。在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西北。清魏源认为在今河南省商丘市。东汉郑

  • 崔家口镇

    即今山东庆云县东北境之崔口镇。《清一统志 · 天津府二》: 盐场 “富民场在崔家口”。

  • 平滦路

    蒙古中统元年(1260)置,治所在卢龙县(即今河北卢龙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长城以南的陡河以东地。元大德四年(1300)改为永平路。蒙古中统元年(1260年)升兴平府置,治卢龙县(今属河北)。辖境相当

  • 柳吾谿

    一作哩乌。即今西藏堆龙德庆县南柳梧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柳吾谿。“柳吾”,藏语意为山岩角、小山咀。1960年并入堆龙德庆县。

  • 阴陵郡

    北齐置,属西楚州。治所在阴陵县(今安徽定远县西北)。后废。

  • 语儿

    即御儿。一名就李。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。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女阳亭者,句践入官于吴,夫人从,道产女此亭,养于李乡; 句践胜吴,更名李乡,更就李为语儿乡。”又作御儿(《国语·越语》)。春秋越地

  • 宝带山

   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黎平府: 宝带山 “蟠旋如带,亘二十余里,绕城西北皆山麓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