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淇县

淇县

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淇州置,属卫辉府。治所即今河南淇县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北部。属鹤壁市。面积581平方千米。人口25.8万。辖3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朝歌镇。古为沫邑(一作妹邑)。商末名朝歌,帝乙、帝辛(纣)别都。西周为卫国都。战国属魏。秦置朝歌县,治朝歌镇(今淇县县城),属河内郡。两汉因之。三国魏曾于县置朝歌郡,寻废。晋朝歌县属汲郡。隋大业初改置卫县。蒙古宪宗五年(1255年)置淇州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降淇州为淇县,因淇水得名(治今淇县县城),属卫辉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属豫北道,1914年属河北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平原省安阳专区,1952年属河南省安阳专区。1954年废入汤阴县,1962年复置淇县。1969年属安阳地区,1983年属安阳市,1987年改属鹤壁市。地处太行山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区,地势西高东低。淇河为淇县和浚县界河,沧河、共产主义渠为淇县和卫辉市界河,折胫河、思德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豆类、甘薯、棉花、花生等。特产淇河鲫鱼、“缠丝蛋”、无核枣。矿产有铁、铜、铅、铝土、锰、煤、石英、大理石、白云石、石膏、重晶石等。工业有毛纺、棉麻、水泥、机械、造纸、电力、化肥、建材等。京广铁路、京珠高速公路、107国道及淇滑、淇林公路纵横境内。名胜古迹有花窝遗址、石河岸遗址、卫国故城、田迈造像、前嘴石窟、陈婆造心经浮图、摘心台、纣王墓、鹿台遗址、荆轲冢、朝阳寺、扯淡碑、云蒙山水帘洞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沈公堤

    北宋筑。在今江苏启东、海门、通州市境内。东起启东市西北吕四港镇,西至通州市东的余西乡。《清一统志·通州》:沈公隄“在州东,海门废县东北。宋至和中县令沈起以海涨病民,筑隄七十里,西接范公隄,以障卤潮”。

  • 修陵

    在今江苏丹阳市东二十五里皇业寺前。为南朝梁武帝陵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润州丹阳县: “武帝衍修陵,在县东三十一里。”

  • 耽石泉

    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。明嘉靖 《翁源县志》: “耽泉去县 (今翁城镇) 三十里。山下有巨石,鸣泉泻落,珍木兽禽。唐时有僧杖锡于此,耽玩不舍,因名耽石。宋余襄公 (余靖) 磨崖大书记刻尚存。”

  • 召亭

    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八里刘家塬村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雍水又东径召亭南。……亭故召公之采邑也。京相璠曰:亭在周城南五十里。”

  • 八庙场

    即今四川安岳县北八庙乡。清道光《安岳县志》卷7:八庙场“在治北六十里”。场北卧佛沟,半岩上有唐代巨型释迦牟尼涅槃像, 长23米。卧佛上方为释迦说法图,沟两侧岩壁间有一百三十九龛窟,一千六百十三躯造像及

  • 西溪

    ①当今江苏东台市西南泰东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泰州:西溪“西接运河,东通角斜河。一名晏溪,以宋晏殊尝监西溪盐仓也”。②一名徽水。即今安徽宁国县西南西津河,为水阳江上源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县:西溪在

  • 铁门关

    ①明置,属迁安县。长城关口之一。在今河北迁西县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铁门关 “在县西北百里,距关二里即遵化县界之李家谷口。《郡志》: 关南十五里为窟窿山,山多洞穴,高与铁门关齐”。②

  • 盏达行政区

    1917年以盏达副宣抚司地置,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八里莲花街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2年改置莲山设治局。旧县级行政区名。1912年由盏达土司地设盏达弹压委员。1917年由盏达弹压

  • 虎爪关

    在今四川开县北。明正德 《夔州府志》 卷2开县: 虎爪关 “在县北三里”。

  • 汀漳道

    1914年由西路道改置,属福建省。治龙岩县(今福建龙岩市)。辖境约当今福建宁化、明溪、清流、连城、漳平、华安、长泰、龙海以西地区。1928年废。1914年6月由西路道改名,治龙岩县(今福建龙岩市)。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