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涡阳县

涡阳县

①北魏置,为谯州南谯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涡河北岸刘寨村,后移今蒙城县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为肥水县。

②清同治三年 (1864) 置,属颍州府。治雉河集(即今安徽涡阳县)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清咸丰间捻军领袖张乐行为本县人,有捻军起义旧址、张乐行故居。


(涡guō) 在安徽省西北部。属亳州市。面积2090平方千米,人口138.7万。辖24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北魏置涡阳县,治今蒙城县,属南谯郡。后废。东魏武定六年(548年)复置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肥水县,大业初改山桑县。故址即今蒙城县治。清同治三年(1864年)为镇压捻军起义,割四州县部分地,以捻军首义地雉河集为县治,取蒙城县北魏旧名置涡阳县,属颍州府。1914年属淮泗道,1927年直属安徽省。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阜阳专区,1952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,1971年属阜阳地区,1996年属阜阳市。2000年属亳州市。地处淮北平原北部、黄泛区南缘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,海拔26.5~33.5米,有零星湖洼地和残点,龙山最高,海拔105米。涡河斜贯中部,有漳河、武家河、界洪河、五道沟、白膏沟等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,主要树种有泡桐、椿、桑楝、刺槐、柳、杨等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、油菜籽、花生、烟叶、芝麻等。药材有生地、丹皮、白芍、半夏、枸杞等。特产苔干菜,素称“中国苔干之乡”。有优质煤炭和大理石矿。工业有农机、化肥、纺织、肉类加工、面粉、皮革、橡胶、水泥、汽车配件等。所产高炉家酒及双轮系列在全国白酒行业名列前茅。徐阜铁路纵贯县境。有202、307省道及涡宿、涡永、涡利等公路。涡河常年通航。古迹有嵇康墓、范蠡冢等。纪念地有捻军起义旧址、张乐行故居、新四军第四师师部旧址、涡阳革命烈士陵园、辉山革命烈士陵园、龙山烈士墓、丹城烈士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犀渠

    指今四川成都市南之南河(锦江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华阳县:“又有内江,亦自灌县分流经城南,绕城而东,亦名石犀渠,合流南注于大江。”

  • 美峪关

    在今河北涿鹿县南。《清一统志 ·宣化府》: 美峪关 “在保安州 (今涿鹿县) 南六十里。西南通蔚州界。旧曰美峪所,本在保安卫西,明景泰二年移置于此”。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南。明景泰二年(1451年)徙美峪

  • 河目县

    西汉置,属五原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乌梁素海东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境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 (北河) 自临河县东径阳山南……东流径石迹阜西。……南屈径河目县故城西,在北假中。”古

  • 浦庄市

    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浦庄镇。清同治 《苏州府志》 卷29 《乡都图圩村镇》: 七都十二图中有 “浦庄镇”。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吴县记: “城西南有……浦庄、黄芦、大村等市。”

  • 蔚州

    北魏永安中以怀荒 (今河北张北县)、御夷(赤城县北) 二镇置,后移治今山西平遥县西北。北周移治灵丘县 (今山西灵丘县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复置,寄治阳曲县 (今太原市北阳曲镇),次年

  • 大都县

    唐武德五年(622)置,属越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博白县南。贞观六年(632)改属白州,十二年(638)省入博白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南。属越州。贞观六年(632年)

  • 丹头砦

    北宋庆历年间置,属延州延川县。即今陕西子长县东三十五里丹头村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)升为丹头县。

  • 南叉干挠

    即今吉林镇赉县 (镇赉镇)。清宣统二年 (1910) 置镇东县于此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卷2: 镇东 “县治土名南叉干挠。当乌雅站之南,洮儿河之北”。1947年改为镇赉县治。

  • 袁州

    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置,治所即今江西宜春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28: 袁州 “因袁山为名”。大业初改为宜春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袁州,并以宜春县 (今宜春市) 为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

  • 金川堡

    明置,属建昌卫。在今四川德昌县东南锦川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