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花礁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东南,位于滨湄滩南13海里。东西长10海里,南北宽3.6海里。低潮时有部分礁石露出海面。中国渔民向称三筐或三匡。1910年 《东方杂志》 载 《广东西沙群岛志》称为浪花礁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傍俾礁。1947年改称蓬勃礁。1983年仍名浪花礁。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东南,位于滨湄滩南13海里。东西长10海里,南北宽3.6海里。低潮时有部分礁石露出海面。中国渔民向称三筐或三匡。1910年 《东方杂志》 载 《广东西沙群岛志》称为浪花礁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傍俾礁。1947年改称蓬勃礁。1983年仍名浪花礁。
亦作红梅。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北梅岭镇。明洪武十六年 (1383) 置于梅关下,后迁于此。
即医巫闾山。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与义县间之医巫闾山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广宁卫:“西有医无闾山。”
即今四川万县市东南龙驹镇。同治《万县志》卷8:龙驹坝“(距县)一百六十里”。清有外委千总驻防。
在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。清康熙间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 卷2: 铁线桥 “二桥俱在茅港尾保”。乾隆间范咸 《重修台湾府志》 有 “铁线桥街”。
即西洋河。在今河北怀安县北,为洋河支流。古水名。即今河北省怀安县北西洋河。明永乐二十一年(1423年)征讨阿鲁台,次西阳河,即此。
在今湖南汨罗市东南。即古汨罗戍。后为归义驿。
在今甘肃宁县东北。1935年西北革命根据地在此置新宁县。
在今江西武宁县西甫田乡。清同治《南昌府志》卷2:甫田桥“在武宁县西三十里,跨龙须洞水”。
即今山东荣成市东南镆鎁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蓬莱县: 莫邪岛 “昔人捕鱼于此,得宝剑,因名”。光绪 《登州府志》 卷3: “岛旁居人多慕姓,疑是慕家岛之转音也。”
在今广东徐闻县西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