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法门寺

法门寺

在今陕西扶风县北二十里法门镇。相传寺建于东汉末年,唐时香火兴旺。内有护国真身塔。1986年拆除残塔时,发现唐代地宫,出土有唐宪宗令群僧迎来的释迦牟尼指骨四枚和许多金银器皿、玻璃制品及大量精美的丝织品。


在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千米的法门镇。原名阿育王寺,隋代改称成实道场,唐初改名法门寺。唐贞观年间建有方形四层木塔一座。大历三年(768年),改称护国真身宝塔。内藏唐宪宗令人迎来的释迦佛指骨。“王公庶士,奔走舍施”。百姓有“废业破产,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”(《旧唐书·韩愈传》)。法门寺便成了当时著名的寺院。有佛殿五间,两侧为钟、鼓楼,正北为大雄宝殿,殿前墙头镶有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浴室灵巽记刻石,并竖有清光绪十年(1884年)重修法门寺碑等。明隆庆三年(1569年),唐代木塔毁。万历七年(1579年)至三十七年修建砖塔一座,高45米左右,12层,雕檐刻栱。1981年塔身半面倒毁。1986年拆除残塔时,发现唐代地宫。出土唐代佛教、金银器皿121件(组),瓷器16件,玻璃器17件,石质器12件,佛指舍利4枚和大量精美的丝织品。1988年建成法门寺博物馆,展出地宫和塔身发现的珍贵文物。同时,法门寺寺院和真身宝塔重建,并对外开放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铜鉾城

    在今四川绵阳市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昭宗景福元年 (892) 三月,西川将李简邀击杨守忠于钟阳,“夏四月,简又破 (杨) 守厚于铜鉾,斩获三千余人,降万五千人,(杨) 守忠、守厚皆走”。

  • 永定门

    北京外城正南门。明嘉靖年间筑。

  • 七孤龙

    在今福建宁化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宁化县:“七孤龙在县南,北去乌路峡十五里,石峻路险,怒涛奔湍,逶迤七曲,舟行甚艰,盖即正溪所经矣。”

  • 景美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北市南景美区。清乾隆初修瑠公圳时,曾建水枧 (渡槽) 跨越景美溪。后在水枧末端附近形成街市,故名枧尾。因枧、景音近,转变为景尾。后又从闽南音雅化为景美。1950年设景美镇。1967年划入台

  • 邹容墓

    在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西。邹容(1885—1905),原名绍陶,字蔚丹, 四川巴县(今重庆市巴南区)人。近代民主革命烈士。1902年留学日本, 回国后来上海,著述《革命军》一书,号召推翻清皇朝,建立共

  • 仑头

    即轮台。汉西域国名。国都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三十里。西汉武帝时为贰师将军李广利所灭。《史记·大宛传》:“贰师后复行,兵多,而所至小国莫不迎,出食给军。至仑头,仑头不下,攻数日,屠之。”又作轮台。在今新疆

  • 高罗寨长官司

    元改石溪洞长官司置,属四川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高罗镇。后升为宣抚司。

  • 金鹗山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市南二里。《清一统志·岳州府一》: 金鹗山 “相传有异鸟飞集于山,其色如金”。在湖南省岳阳市区东南。《巴陵县志》:“古有异鸟飞集,其色如金,故名。”海拔92.7米,为全城最高点。形势险要,

  • 南汉中郡

    东晋太元十五年 (390) 以汉中郡流民置,属梁州。治所在南长乐县 (在今四川德阳市境)。南朝宋元嘉十六年 (439) 改属益州。齐废。

  • 咸丘

    春秋时鲁地。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 桓公七年 (前705),“焚咸丘”。杜注: “高平巨野县南有咸亭。”古邑名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南。《春秋》桓公七年(前705年):“焚咸丘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