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南

河南

①地区名。指今黄河以南地区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刘邦在鸿门见项羽曰,“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,将军战河北,臣战河南,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,得复见将军于此”。

② 《尔雅·释地》、《周礼·职方》: “河南曰豫州。” 指今河南省一带。

③战国韩、魏两国的河南,指今河南省洛阳市以西一带。

④战国秦地,在今河南洛阳一带。《史记· 吕不韦传》: 庄襄王元年 (前249),“封为文信侯,食河南雒阳十万户”,始皇十年 (前237),“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”。《索隐》 以为秦之三川郡。汉高帝更名河南郡,此处据汉郡而言之。

⑤古邑名,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河东岸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 “考王封其弟于河南,是为桓公,以续周公之官职。” 《正义》: “ 《帝王世纪》 云: ‘考哲王封弟揭于河南,续周公之官,是为西周桓公。’ 按:自敬王迁都成周,号东周也。桓公都王城,号西周桓公。”

⑥秦汉地区名,指今内蒙古河套内黄河以南地区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三十二年 (前215),“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击北胡,略取河南地”。

⑦国名。楚汉之际,项羽封诸侯王国之一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“瑕丘申阳者,张耳嬖臣也,先下河南迎楚河上,故立申阳为河南王,都雒阳。”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中部伊水、洛水流域。西汉高祖二年 (前205) 国灭后改设河南郡。

⑧唐方镇名。天宝十四年 (755) 置,治所在陈留郡 (今河南开封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、淮河以北、东至于海。乾元元年 (758) 废。宝应元年 (762) 复置,治所在汴州 (今河南开封市),辖汴、宋、徐、兖等八州。别称汴宋节度使。大历十一年 (776) 废。寻复置,改称汴宋。

⑨巡抚名。明宣德五年 (1430) 遣侍郎巡抚山西、河南,景泰元年 (1450) 始专设河南巡抚。驻开封府 (治今河南开封市)。辖河南省。民国废。


(1)古地区名。一般指黄河以南地区。战国韩魏两国河南,指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;《尔雅·释地》、《周礼·职方》:“河南曰豫州。”指今河南省一带;秦汉时以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以南为河南;南北朝时吐谷浑据有今青海省黄河以南一带,宋、齐、梁时被封为河南王,即以其地为河南;十六国时亦将今甘肃省西南部黄河以南地区称作河南。(2)唐方镇名。一作河南节镇。天宝十四载(755年)置河南节度使,治陈留郡(汴州,治今河南开封市),领陈留、睢阳(宋州)、灵昌(滑州)、淮阳(陈州)、汝阴(颍州)、谯(亳州)、济阴(曹州)、濮阳(濮州)、淄川(淄州)、琅琊(沂州)、彭城(徐州)、临淮(泗州)、东海(海州)凡十三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改汴州都防御使,次年分为汴滑节度使(治滑州,今河南滑县东)、河南节度使(治徐州,今江苏徐州市)。上元二年(761年)二节度使皆废。宝应元年(762年)复置河南节度使,一称汴宋节度使,治汴州(今河南开封市),领汴、宋、曹、徐、颍、兖、郓、濮八州。大历十一年(776年)废。同年又置,称汴宋节度使。建中二年(781年)号宣武军。(3)集镇名。在辽宁省盖州市东南部。属太阳升街道办事处。人口 2350。 原太阳升镇人民政府驻地。1958年成立集体农庄,因寓初升的太阳更名为太阳升。主产玉米、高粱等。有机电、铸件、金属压延等厂。305国道经此。(4)村名。在山东省邹平县东部。属长山镇。人口536。该村始建于北宋,因居民朱姓居多名朱家庄,自建范公祠后更名范公庄。民国年间称南关,因孝妇河所隔,居河南岸的称河南,沿用至今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蔬菜、西瓜。有养鸡、木工、修配、粮油、运输等业。周焦公路经此,村东新建范公大桥、范公路直达周村新火车站。建有范公祠和范仲淹纪念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泥水

    即今广东花都市西白坭河。东南入流溪河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花县图:县西有白泥水。

  • 碧甲

    在今广东惠东县东南,平海镇东。明、清置碧甲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: 碧甲巡司 “在府东南百八十里海滨,正统八年置”。在今广东省惠东县东南平海西海滨。明正统八年(1443年)于此置

  • 塔山卫

    明永乐四年 (1406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黑龙江省巴彦、呼兰县一带。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治所未详。辖境约今黑龙江省呼兰河流域的木兰、巴彦、肇东、呼兰等地。后废。

  • 白玉洞

    在今贵州黔西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白玉洞“亦曰白玉岩,夷酋聚粮处。洞险恶,西近卧遮龙场”。

  • 内官营堡

    明置,即今甘肃定西县西南内官营乡。

  • 杜平

    战国秦邑。在今陕西澄城县境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孝公七年(前355),“与魏惠王会杜平”,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秦邑。在今陕西省澄城县境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秦孝公七年(前355年),“与魏惠王会杜平”,即此

  • 淯井镇

    五代前蜀置,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6长宁军: 伪蜀王建时曰淯井镇,有淯井刺史。北宋改为淯井监。

  • 白眉寨

    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井陉县:白眉寨“据山为险,形势雄峻,有天桥,樵采者侧足而废”。

  • 卫真县

   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(1014)改真源县置,属亳州。治所即今河南鹿邑县。元废。古县名。北宋大中祥符七年(1014年)改真源县置,治今河南省鹿邑县东。属亳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并入鹿邑县。

  • 苦菜关

    当在今贵州湄潭、瓮安、余庆三县境。《明史· 陈璘传》: 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 讨杨应龙乱,率大军由偏桥、龙泉坪司进兵,渡乌江入苦练坪,与据守七牌野猪山之敌激战,“贼败逃深箐,官军遂入苦菜关……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