汶州
北周保定四年(564)改梁绳州置,治所在广阳县(今四川茂汶县西北)。《寰宇记》卷78茂州:汶州“取汶水为名”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、北川、汶川诸县。隋开皇五年(585)改为蜀州。
北周保定四年(564年)以绳州改置,治广阳县(今四川茂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茂县、汶川县一带。隋开皇初改为蜀州。
北周保定四年(564)改梁绳州置,治所在广阳县(今四川茂汶县西北)。《寰宇记》卷78茂州:汶州“取汶水为名”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、北川、汶川诸县。隋开皇五年(585)改为蜀州。
北周保定四年(564年)以绳州改置,治广阳县(今四川茂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茂县、汶川县一带。隋开皇初改为蜀州。
在今广东新会市东南古井镇北长沙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新会县:沙村镇“在县南长沙村,有沙村巡司。《志》云,旧置司于长珠大神冈,洪武三年改置于此”。在江西省泰和县东南部。面积81平方千米。人口1.
即加玉宗。今西藏隆子县东南加玉。
在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江县: 海陵山在 “县西南七十里大海中。周三百里,列为数峰,高三百余丈。旧名罗洲,又名罗岛。其中峰名草黄山,其东为平章山。……明洪武四年,官兵追败海寇钟福
在今青海达日县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河源附录:“思本曰: 自浑水东北流二百余里,与怀里火秃河合。怀里火秃河源自南山,水正北偏西流八百余里,与黄河合,又东北流一百余里,过郎麻哈地。”
在今四川长寿县南,为长江津渡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31长寿县:龙滩渡“在旧县前龙舌滩,通南川要路,上接巴江,下达涪州”。
隋大业间升泸河镇置,属辽西郡。治所在今辽宁锦州市。后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八年(612年)置,治今辽宁省锦州市。属辽西郡。后废。
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氾光湖一带。明时江淮间湖漕所经。因湖面风浪湍急,于万历十三年(1585)筑堤湖东,蓄水为运道。《明史·河渠志三》:万历十三年(1585),“宝应氾光湖,诸湖中最湍险者也,广二十余里”
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)置,即今贵州清镇市。二十三年改置威清卫。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置,治今贵州省清镇市。后废。
①在今江苏盱眙县南三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4盱眙军:九头山,“《寰宇记》云,在城南三十五里。山有九丘,因名”。②即九斗山。在今安徽全椒县西北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正义引《括地志》:“九头山在滁州全椒
在今西藏昌都县城东南约二十四里澜沧江西岸的卡若村。“卡若”藏语意为闭咀。1978年开始试掘, 已发现房屋遗址二十六座,出土石器、陶器、骨器等数万件。遗址和出土文物均属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遗物。在西藏自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