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通峡
即大藤峡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武宣县:“东南有大藤峡,后名永通峡。”
即大藤峡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六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武宣县:“东南有大藤峡,后名永通峡。”
亦作吞河卡伦。清置,属三姓副都统。在今黑龙江省汤原县汤旺河入松花江口附近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“吞昂阿河卡伦,(三姓)城东北松花江北岸一百余里。”
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茅山之大茅峰下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华阳洞,“《真诰》曰:金陵句容之句曲洞为第八洞天,又曰句曲地肺,土良水清,谓之华阳洞天,可以度世,种民是处,五灾不生”。
从今黑龙江绥化经神树至佳木斯。全长381.8公里。日伪于1937—1941年修筑。今为哈佳线的一段。自黑龙江省绥化至佳木斯。全长382千米。1937—1941年建。1963—1965年建为复线。与滨北
西汉置,属六安国。治所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城冈。东汉属庐江郡。三国魏属安丰郡。东晋末废。南朝梁复置,属新蔡郡。北齐改为固始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县,高祖六年(前201年)封孔蓼为蓼侯于此。治今河南省固始县
古称鸡陵关、界首关、大南关、镇夷关。明初置镇南关。1953年改为睦南关,1965年改为友谊关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18千米的中、越边境。建于明洪武年间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建关楼一层,在中法
亦作土白山、土日山。在今四川会理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:“东南有土田山, 产石碌。”《清一统志·宁远府》:土白山“在州东南三十里。产石绿,有三色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会无县东
在今江西宁冈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永宁县: 浆山水 “在县 (治今新城镇) 西。来自湖广茶陵州界,东流与拐湖山水、鹅岭水俱汇于双江口,经小江山,萦回百八十里,下接永新江”。
①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南十五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刈陵县有伏牛山。唐景云三年(712)黄龙见于此。②在今山西沁县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“铜鞮山”条下:伏牛山“山有龙泉,漳河源出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
在今江苏高邮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高邮州:子婴沟在“州北七十里。自宝应县界泄官河之水,东南流经州境,又东接漳河,入广洋湖。万历二十四年,浚入兴化县之大湖”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招义县置,属招义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北七十里。乾元元年(758)属罗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(980)废入吴川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招义县置,治今广东省廉江市西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