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殷墟

殷墟

商代后期都城。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四里小屯村一带。《水经·洹水注》: “洹水出山,东径殷墟北。《竹书纪年》 曰: ‘盘庚即位,自奄迁于北蒙,曰殷’。”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秦二世二年 (前208),“章邯使人见项羽,欲约。……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”。《集解》 引应劭曰: “殷墟,故殷都。”20世纪30年代考古发掘,在此发现商代宫殿、宗庙、王陵、手工作坊等遗址,以及包括二万多片甲骨在内的各种遗物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又作殷虚。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约2千米处。以小屯村为中心,包括其北的洹河两岸地区,东西长约6千米,南北宽约4千米。公元前14世纪,盘庚迁都于此,称北蒙,亦称“”。直到帝辛(纣)亡国,共历273年。周灭殷后,渐趋荒芜,故称殷墟。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“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墟,感宫室毁坏,生禾黍,箕子伤之。”《项羽本纪》:章邯使人见项羽,欲约,“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”。经考古发掘,发现小屯村北有宫殿遗迹,侯家庄一带有殷王族陵墓,出土十多万片甲骨刻辞及大量青铜器和生产工具、生活用品等遗物。著名的“司母戊”大方鼎,四周饰有夔龙纹和饕餮纹,通高 1.33 米,重达875公斤,为世界罕见的重器。还发现武官村大墓和祭祀坑、妇好墓及铸铜作坊、制骨作坊遗址等。现建有殷墟陈列室,展出大量殷代文物。近来新发现有规模宏大的殷代城址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冤水

    即祢水。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二十里。一名大祢沟。《清一统志 ·曹州府一》: “ 《州志》: 大祢沟,亦名冤水。汉冤句县以此名。”即“大祢沟”。

  • 断洪堤

    (隄) 在今江西九江市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江州浔阳县: “西有断洪堤,会昌二年刺史张又新筑,以窒水害。”

  • 马蝗山

    ①即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蚂蝗岭。明正德《琼台志》卷6:马蝗山“在州(治今中和镇)东三十里。形如马蝗。俗传汉曾屯兵于此,后人每掘得铜鼓钲铛等物。其地多鬼火,以阴晴出没,盖古战场血渍所化”。②约在今四川屏山

  • 安川堡

    北宋置,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乐州:“安川堡故膘哥堡,在巴金岭上,元符二年收复,三年赐名,东至湟州界七十里,西至来宾城界四十里,南至安乡关三十里,北至宁川堡四十里。”北宋元符三年(110

  • 高平山

    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“泗水南径高平山。山东西十里,南北五里,高四里,与众山相连。其山最高顶上方平,故谓之高平山。”

  • 连城河

    在今湖北武穴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广济县:连城河在“县(治今梅川镇)南七十里,地名连城,其东为湖港廖家口,有古沟通黄梅陆路,久堙。正统中复开之,以通两县舟楫”。

  • 达隆堡

    北宋庆历五年(1045)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北境。

  • 天门台

    在今湖南桃江县城关桃谷山附近,北瞰资水,西望桃花江。相传为屈原作《天问》处。昔有天问阁,据传建于唐贞观年间,毁于清道光年间。今存天问阁遗址碑。北侧山下有巨石临江,称天问石,亦称屈子钓鱼台。

  • 息风山

    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2琼州府: 息风山 “在感恩县东一十里。山下有巨穴,深不可测。每飓风作,黎人祷之则止”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一》 谓息风山 “在感恩县东二十五里”。

  • 榆堤

    在今河北高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高阳县: “榆堤在县东南。延袤二十余里。县当马家河诸水下流,藉堤以防决溢之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