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垣
战国燕邑,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孝成王七年 (前259),“武垣令傅豹、王容、苏射率燕众反燕地”。秦置武垣县。
古邑名。战国燕邑,即今河北省肃宁县东南武垣城。秦置为县。赵孝成王七年(前259年),武垣令傅豹、王容、苏射率燕众反燕地,即此。
战国燕邑,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孝成王七年 (前259),“武垣令傅豹、王容、苏射率燕众反燕地”。秦置武垣县。
古邑名。战国燕邑,即今河北省肃宁县东南武垣城。秦置为县。赵孝成王七年(前259年),武垣令傅豹、王容、苏射率燕众反燕地,即此。
在今湖南湘潭市东。唐柳宗元《龙安海禅师碑》称:师“去于湘之西,人又从之。负大木,砻密石,以益其居。又为龙安寺焉”。
在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思南府沿河祐溪长官司: 鬼岩山在“司东十里。高百丈,延袤二十余里,为江东诸山之望”。
即今江苏里运河。《明史·河渠志·运河上》:“明初运粮, 自瓜、仪至淮安谓之里河。自五坝转黄河,谓之外河,不相通。”即今里运河。《明史·河渠志·运河上》:“明初运粮,自瓜、仪至淮安谓之里河。自五壩转黄河
清置,属右江镇。在西林县(今广西田林县西安定镇)。有都司驻此。后废。
唐南诏置,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五里老街乡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永昌州:“州在(会川)路北,治故归依城,即古会川也。唐天宝末,没于南诏,置会川都督。至蒙氏改会同府,置五睑、徙张、王、李、赵、杨、周、高、段、
在今陕西眉县东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径马冢北,诸葛亮与步骘书曰:马冢在武功东十余里,有高势,攻之不便,是以留耳。”
即春秋时棐林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新郑市东二十五里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三》: “从林军以至于今,秦十攻魏,五入国中。”
在今山西宁武县东北二十五里阳方口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崞县“宁武关”条:杨方堡“堡城创筑于嘉靖十八年,万历四年增修,周二里有奇”。
①又名夹疃。金置,属交河县。即今河北泊头市西夹疃。②北宋置,属高唐县。在今山东高唐县东南十五里夹滩。在重庆江津市中部。面积65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夹滩场,人口 8230。明代建场,因场
又名浮阇山、浮巢山。在今安徽肥东县东,与巢湖市接界。《寰宇记》 卷126慎县: “浮阇山亦名浮槎山,在东南四十五里。” 《方舆胜览》 卷48庐州: 浮槎山 “在梁县东南三十五里。按 《隋志》云,有浮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