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梁山县

梁山县

①北周天和二年 (567) 置,属万川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梁平县西聚奎镇 (黄土坎)。《寰宇记》卷149梁山军: 梁山县 “盖因界内高梁山为县名”。隋属巴东郡。唐属万州。北宋乾德三年 (965) 移治今梁平县。开宝三年 (970) 为梁山军治。《宋史·常恩德传》: 淳化中,李顺义军东下,与官军激战于“梁山”。元为梁山州治。明洪武七年 (1374) 州废,县属夔州府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改属忠州。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2年因与山东之梁山县同名,改为梁平县。

②唐置,属武峨州。治所在今越南北太省南部。后废。

③1949年8月改昆山县置,属平原省。治后集(今山东梁山县)。1952年改属山东省。


(1)古旧县名。北周天和二年(567年)置,治今重庆市梁平县西兴隆街。属万川郡。“因界内高梁山为县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隋属巴东郡。唐属万州。北宋开宝三年(970年)移治今梁平县,为梁山军治。元为梁山州治。明属夔州府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改属忠州。1952年因与山东省梁山县重名,改名梁平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山东省西南部,西北邻河南省。属济宁市。面积961.2平方千米。人口71.5万。辖10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梁山镇。春秋鲁在县西北置范邑。秦于范邑置范阳县,属东郡。西汉改为范县,东汉、魏、晋因之。北魏范县属兖州东平郡;又置寿张县,治今寿张集,属济州东平郡。北齐废范县。隋寿张县属济北郡。明置梁山集巡检司。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废。沿至清末,为寿张、汶上、郓城等县地。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,为寿张、昆山、东阿县地。1939年设昆山县,治寿张集(今梁山镇西北)。1949年改昆山县为梁山县,治今梁山镇。以境内梁山得名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梁山:“本名良山,汉梁孝王常游猎于此,因改为梁山。”1953年南旺县部分并入,属菏泽专区。1967年属菏泽地区。1989年属济宁市。地处鲁中南山地向鲁西北平原过渡地带的西部边沿。中部有残丘分布,余为黄河冲积平原。地势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主要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甘薯等,经济作物以棉花、花生为主,为鲁西黄牛、小尾寒羊、淡水鱼、棉花、商品粮五大生产基地。工业有机械、化工、建材、纺织、服装、造纸、印刷、食品等。有220国道、蒙馆公路、聊商公路等过境干线公路和梁肥、梁济、梁兖等专线公路。京九铁路经此,设有梁山站。名胜古迹有水泊梁山风景区、雪花莲台、梁孝王墓、十里杏花城、八角琉璃井等。有“梁山战斗”纪念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川门

    明南京城门名。在今江苏南京城北,钟阜门之西。因靠近金川河出城口而得名。此门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。

  • 存水

    即今云南宣威市东革香河。汉至南朝称存水。《水经》:“存水出犍为��䣕县。”

  • 广成苑

    一作广城苑。在今河南汝州市西。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永初元年(107),“以广成游猎地及被灾郡国公田假与贫民”。唐李贤注曰:“广城,苑名,在汝州西。”马融有《广成颂》。《后汉书·孝桓帝纪》:延熹元年(

  • 天成卫

    一作天城卫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。清初改为天镇卫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置,治今山西省天镇县。属山西行都司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改天镇县。

  • 净因寺

    旧名因胜寺。西晋永熙中建,在今江苏丹徒市西五州山麓。北宋熙宁中改名显慈寺,后废。明万历间复建为因胜寺,清乾隆二十二年 (1757) 御题寺额改为净因寺。

  • 岩垆山

    一作阳鲁山。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北十里。后金天命九年 (1624) 于此建东京陵。清顺治八年(1651) 封此山为积庆山。

  • 具山

    即今山东蒙阴县东北巨山。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: 申繻曰,“先君献、武废二山”。杜注: “二山,具、敖也。鲁献公名具,武公名敖。” 《国语· 晋语》: “范献子聘于鲁,问具山、敖山,鲁人以其乡对。献子曰:

  • 土兀剌河

    即土兀拉河。又作秃兀剌、秃忽剌、秃剌、土剌。今蒙古国土拉河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“遂会(汪罕)于土兀剌河上,尊汪罕为父。”

  • 崎岫宫

    唐显庆三年 (658) 建,在今河南洛宁县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河南府永宁县: “西五里有崎岫宫。”

  • 阜新市

    1945年析阜新县置,属热河省。治所即今辽宁阜新市。1949年属辽西省。1954年划归辽宁省。在辽宁省西北部,北邻内蒙古自治区。面积1.04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551.9平方千米)。人口193.1万(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