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晋州

晋州

①十六国前秦置,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境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咸安元年 (371) 二月,“都督秦、晋、凉、雍州诸军事”。胡注: “前此未有晋州;凉之张氏分西平界置晋兴郡,秦盖于此置晋州也。”后废。

②北魏建义元年 (528) 改唐州置,治所在白马城(今山西临汾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、霍州二市及洪洞、浮山、安泽、汾西等县地。隋大业初改临汾郡。义宁初改平阳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晋州,治所在临汾县 (今临汾市。后移治今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。五代复移治今临汾市)。北宋政和六年(1116) 升为平阳府。产矾,唐置矾官,北宋有炼矾务。

③南朝梁大宝元年 (550) 改豫州 (西豫州) 置,治所在怀宁县 (今安徽潜山县)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) 改曰江州,南朝陈太建五年 (573) 复为晋州。隋开皇初改为熙州。

④北周置,治所在绛县 (今山西绛县南八里东南城村附近)。建德五年 (576) 废。

⑤金兴定四年 (1220) 置,治所在今山西寿阳县西北四十五里南张芹村西。元废。

⑥蒙古成吉思汗十年 (1215) 置,元属真定路。治所在鼓城县 (今河北晋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晋州市及安平、饶阳、武强三县地。明洪武初,省鼓城县入州,属真定府。清属正定府。1913年改为晋县。


(1)北魏建义元年(528年)以唐州改置,治白马城(今山西临汾市)。北齐后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又以平阳郡改置,治临汾县(今临汾市西南)。天宝元年(742年)复为平阳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又为晋州。五代移治今临汾市。北宋政和六年(1116年)升为平阳府。唐辖境约当今山西省临汾、霍州、汾西、洪洞、浮山、安泽等市县地。产矾。唐置矾官,宋有炼矾务。(2)南朝梁大宝元年(550年)置,治怀宁县(今安徽潜山县)。辖境约相当今湖北省黄梅和安徽省宿松、望江、太湖、潜山等县及桐城市部分地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年)改为江州。南朝陈太建五年(573年)复为晋州。隋开皇初又改熙州。(3)北周置,治绛县(今山西绛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曲沃、绛县、侯马等市县一带。建德五年(576年)废。(4)金兴定四年(1220年)置,治西张寨(今山西寿阳县西)。属太原府。元时废。(5)蒙古成吉思汗十年(1215年)置,治鼓城(今河北晋州市晋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晋州、安平、饶阳、武强等市县。元属真定路。明属真定府。清雍正后不辖县。1913年改为晋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泂酌亭

   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北双泉之上。北宋苏轼 《泂酌亭诗序》 曰: “丁丑岁六月,轼南迁过琼,始得双泉之甘于城之东北隅,以告其人,自是汲者常满。泉相去咫尺而异味。庚辰岁六月十七日,迁于合浦,复过之,太守承议

  • 真武县

    即玄武县。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4潼川府: 三隅山,“ 《寰宇记》云: 在真武县即今中江县”。

  • 陬溪

    即西溪。在今湖南衡山县西二里。《新唐书·邓处讷传》: “陬溪人周岳与 (雷) 满狎,因猎,宰肉不平而斗,欲杀满,不克。见满已据州,悉众趋衡州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80作 “鲰溪”。

  • 玄扈水

    在今陕西洛南县西。出玄扈山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阳虚之山,多金,临于玄扈之水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41引《河图·玉版》 云:“仓颉为帝南巡狩,登阳虚之山,临于玄扈洛汭之水,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。”古水

  • 临濠府

    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濠州置,属河南行省。治所在钟离县 (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)。以城临濠水得名。辖境相当今安徽蚌埠、凤阳、定远、怀远等市县地。二十八年 (1291) 复为濠州。至正二十七年

  • 虎涧

    在今河南安阳县北三十里野马冈下。晋左思《魏都赋》: “虎涧龙山。” 指此。

  • 石空寺山

    在今宁夏中宁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宁夏中卫:石空寺山“在卫城东七十里, 山有石空寺”。清乾隆《宁夏府志》卷3:石空寺山“在(中卫)县东八十里,石空堡西北”。宣统《甘肃新通志》卷1:石空寺山“在中卫

  • 北平邑县

    东汉永平八年(65)置,属代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县东。后废。古县名。东汉永平八年(65年)置,治今山西省阳高县西南。属代郡。东汉末废。

  • 赤延镇

    清置,属陇州。即今陕西陇县西北火烧寨乡。

  • 营水

    即今湖南湘江支流潇水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山,西流径九疑山下……又西径营道县,冯水注之。……又西北屈而径营道县西,营水又东北径营浦县南。营水又北都溪水注之……又北流入营阳峡,又北至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