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都宗
一作察木多。即今西藏昌都县。清乾隆《西藏志·疆圉》 称: “工布江达、拉里、说板多、洛隆宗、昌都皆为要隘。1960年与拉多宗合并设昌都县。
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昌都镇。1960年与拉多宗合并,改置昌都县。
一作察木多。即今西藏昌都县。清乾隆《西藏志·疆圉》 称: “工布江达、拉里、说板多、洛隆宗、昌都皆为要隘。1960年与拉多宗合并设昌都县。
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昌都镇。1960年与拉多宗合并,改置昌都县。
西魏改明水县置,为落丛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徐家坪乡明水坝村。隋开皇六年(586)改为厨北县。古县名。西魏以明水县改名,治今陕西县略阳县西乐素河南,为落丛郡治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改名厨北县。
1915年析绥来县置,属新疆迪化道。治所在今新疆克拉玛依市东南小拐乡附近。1916年改属塔城道。1930年属迪化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1957年移治三道河子(今沙湾县)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、天山北
即今福建闽侯县驻地甘蔗镇。明王应山《闽都记》卷22侯官县:甘蔗洲“在十五都。宋时有砦,设巡检司,置戍焉。今革。环洲以居千家,种树艺圃,地产橄榄,向时种甘蔗为糖,故名”。1970年闽侯县迁治于此。在今福
福建省的别称。福建古为闽地,北宋时始分福、建(南宋升为建州府)、泉、南剑、漳、汀六州和邵武、兴化二军。元代分为福州、建州、泉州、兴化、邵武、延平、汀州、漳州八路。明初改为八府,因之有八闽之称。元吴海《
一作悬壶城。即今河南汝南县治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汝水又东径悬瓠城北。……形如垂瓠。” 故名。东晋、南北朝时,为南北军事要地。东晋为汝南郡治。南朝宋又为上蔡县治。隋、唐置豫州及蔡州于此。大历八年 (
又名黄昏城。即今山西山阴县北二十五里永静城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武州塞水“出(马邑)故城东南流,出山径曰没城南,盖夕阳西颓戎车所薄之城,故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山阴县:黄昏城“亦曰日没城
又称拉秀土司。清末合上下阿拉克硕二土司置,为玉树二十五族之一。驻陇喜寺 (今青海玉树县西南下拉秀乡)。民国周希武 《玉树调查记》 卷上: “拉休族驻牧地横跨子曲河南北。东与扎武、苏尔莽为界,南与囊谦以
①即今辽宁东港市东北汤池乡。民国《奉天通志》卷81安东县:“挂网河东南流,右岸西(应为东)三里许汤池子村有温泉。”即此。②在今河南安阳市郊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八年(383),前秦苻坚令慕容垂自邺讨
在今河北沧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65沧州清池县:五垒城“在县西南二里。《舆地志》:汉宣帝封河间献王子雍为景城侯,五子分居城中,俗呼为五垒城”。
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长赤镇。清嘉庆二年 (1797) 建,为四合院砖木建筑。大殿正中有禹王坐像。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过南江,在此建立长赤县苏维埃政府。前殿三道石门框上,红军刻的 “谁是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