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崇宁二年(1103)置,属融州。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村。
即今安徽和县西南戚镇乡。明万历 《和州志》 卷1: 戚家桥在 “州西十二里”。
①即今四川双流县东南黄龙溪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建安二十五年(220),太傅许靖等上言,“閒黄龙见武阳赤水,九日乃去”。即此。②即今四川合川市西北盐井溪。为涪水支流。《元和志》卷33赤水县:“因
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罗家营乡古路 (楼) 板村。清乾隆十九年 (1754) 设鄂奇特卡伦于此。光绪《归绥识略》: 鄂奇特卡伦 “在城东北四十里,距哈喇沁二十里”。
元置,即今山东微山县西北鲁桥镇。明废。元置,即今山东省微山县西北鲁桥镇。明省。
①即今安徽桐城县东南龙眠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6安庆府: 桐溪 “在桐城县北。发源龙眠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桐城县: 桐溪 “在县城东。源出龙眠诸山,绕城而南,引流入城,曰桐渠。复南出溉民田,下流入
即今江苏靖江市西北生祠镇。宋岳飞渡百姓于阴沙,即此。后建有生祠祀岳飞,因以名镇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二》:生祠堂镇“在靖江县西十七里。北连通州泰兴,南通大江,舟楫交通”。
即梅里。旧称泰伯城。相传周太王长子泰伯居此,因名。在今无锡市东南三十里梅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无锡县 “泰伯城” 条引 《吴地记》 云: “泰伯筑城于梅李墟,周三里二百步,外廓周三百余里。今曰梅李乡
一名阳岵山、睡心山。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:阳岵山“在汉阳县西南七十里”。
在今河北新乐市西南。为唐后期镇、定二镇分界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五年 (810),“河东将王荣拔王承宗洄湟镇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新乐市城关西南。为唐后期镇、定二镇分界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五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