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扶风郡

扶风郡

①三国魏改右扶风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槐里县(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麟游、乾县以西及秦岭以北地区。西晋泰始三年(267)迁治池阳县(今泾阳县西北)。其后辖境屡有增减。北魏初移治好畤县(今乾县东)。永安元年(528)移治文学城(北周改为始平县,在今兴平市东南十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武功、乾县、兴平三县市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大业三年(607)复置,移治雍县(今凤翔县)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置岐州,天宝元年(742)复为扶风郡,至德元年(756)改名凤翔郡。

②东晋孝武帝时侨置,寄治襄阳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南朝宋治所在筑阳县(今湖北谷城县东北)。梁废。

③南齐改武都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武江县(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地。梁改为辅剑郡。


(1)三国魏改右扶风置,治槐里县(今陕西兴平市东南)。属雍州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永寿、礼泉、户县以西,秦岭以北地区。西晋移治池阳县(今陕西泾阳县西北)。北魏移治好畤县(今陕西乾县东)。北周移治始平县(今兴平市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三年(607年)复置,治雍县(今凤翔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北,陇县、麟游县以南,扶风县、眉县以西地区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岐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复为扶风郡。至德元载(756年)改为凤翔郡。(2)南朝宋孝武帝时侨置,治筑阳县(今湖北谷城县东)。属雍州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谷城县一带。梁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扬州

    ①古“九州”之一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淮、海惟扬州。”《周礼·职方》:“东南曰扬州。”《尔雅·释地》:“江南曰扬州。”“淮”指淮河,“海”指东海,“江”指长江。②西汉武帝置,为十三刺史部之一。辖境相当今

  • 安国寺

    ①唐咸通间建。即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南隅钟楼寺。②在今湖北黄州市东南二里。北宋苏轼有《黄州安国寺记》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出城五里至安国寺,亦苏公所尝寓,兵火之余,无复遗迹,惟绕寺茂林啼鸟,似犹有当时

  • 杨梅坪

    在今广东连平县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连平州:“西有银梅水,源出杨梅坪,即浈水上源。”

  • 乌沙堡

    在今河北张北县西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六年(1211)秋七月,“命庶别攻乌沙堡及乌月营,拔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香风镇

    北宋置,属平阳县。在今湖南桂阳县北一百三十里。

  • 保定镇

    清置,属丽水县。即今浙江丽水市西南四十六里保定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丽水县: 保定镇“明初置税课局于此。今废。西南达云和县之石塘隘四十里,西北达松阳县之石佛镇亦四十里,为两县之要隘”。

  • 向城镇

    金置,属临沂县。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向城。在山东省苍山县中部偏西。面积63.19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向城,人口1.2万。原为西周向国地。1950年设向城区,1958年属文峰公社。1963年

  • 三纽岭

    在今广西容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容县:三纽岭“在县南百里。崚峋峭险”。

  • 分水县

    唐武德四年(621)分桐庐县置,属严州。治所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五十四里分水镇。《寰宇记》卷95分水县:“取桐庐江水中分为名。”七年(624)省。如意元年(692)改为武盛县,神龙元年(705)复名分水

  • 河中渚

    指今河南孟县南古黄河中之沙洲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中大通元年 (529),“尔朱荣与 (元)颢相持于河上。……有夏州义士为颢守河口渚,阴与荣通谋”。胡三省注: “ 《水经注》 曰: 河中渚上有河平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