扒桑
在今四川康定县西新都桥镇北拔桑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扒桑土百户。
在今四川康定县西新都桥镇北拔桑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扒桑土百户。
俗称锯齿口、锯子口。即今湖南华容县东南五十三里注滋口镇。清光绪 《华容县志》 图: 东南有注滋口。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海门卫。在今浙江三门县东南五十二里健跳镇。清顺治十八年 (1661) 徙近海居民虚其地,后复设守备驻防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浙江省三门县东南健跳。属台州
西藏古代族部名。即窣勃野、宝髻、不夜、弗夜,亦作勃悉野、勃窣野。故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谷,包括乃东、穷结等县境。唐杜佑 《通典·边防》: “ (吐蕃) 始祖赞普, 自言天神所生,号 “鹘堤悉补野”
北周建德四年 (575) 置,为安居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遂宁市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3安居县:“本周柔刚县,因山为名。” 隋开皇十三年 (593) 改为安居县。古县名。北周置,治今四川省遂宁市西南安居。属
①又作潢水、黄水。即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 (意即黄河)。《旧唐书·契丹传》: “居潢水之南,黄龙之北,鲜卑之故地。” 辽、金、元、明皆称潢河; 明代又称北黄河,蒙古语译名舍剌母林。②古名黄水。源
①西晋太康四年 (283) 分安固县南境横屿船屯置,属临海郡。治所即今浙江平阳县。寻更名横阳县。②西晋置,属始安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临桂、永福、恭城等县境。后废。③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置,为蒙山郡
在今新疆尼勒克县北与精河县交界处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22: 博罗布尔噶苏鄂拉 “在哈喇古颜鄂拉西一百里。入东谷口西行三十里为觉罗托海,又西南一百一十里为额博尔济达巴,又西九十里出西谷口”。
明置,属广西都司。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南,龙江注入柳江南岸。后设南汤堡。
唐贞观十二年(638)置,属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水源镇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水源。属环州。唐末后废。
一名太苏山。即今河南商城县东四十里南大山。《水经·決水注》:灌水“导源庐江金兰县西北东陵乡大苏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商城县:大苏山“下有苏仙市,灌水出焉。一名灌山”。古山名。又称灌山。在今河南省商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