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村站
元置,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房村镇。明改为驿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》: 房村驿 “在铜山县东南五十里。南岸主簿及把总驻此”。
元置,即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南房村。明、清亦置驿站,清时设把总驻此。
元置,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房村镇。明改为驿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》: 房村驿 “在铜山县东南五十里。南岸主簿及把总驻此”。
元置,即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南房村。明、清亦置驿站,清时设把总驻此。
即今广东珠海市东南海中担杆岛。明 《粤大记》 卷32广东沿海图作担竿洲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13: 担竿山在 “(新安) 城东南二百五十里大海中,形似故名”。
古称湖汉水。又名会昌江、东江。即今江西赣江东源。在江西省东南部。上游绵水源出赣、闽边境武夷山脉木马山。西南流至会昌县折向西北流,经于都县西流至赣州市汇章水合称赣江。《寰宇记》卷108虔州雩都县:贡水“
明嘉靖二十八年 (1549) 建,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六十里。清时曾设插岭关镇于此。后废。
西汉高帝四年 (前203),南海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,十一年 (前196) 遣陆贾立佗为南越王,高后时自号为南越武帝,都番禺 (今广东广州市)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 “ (佗) 以兵威边,财物赂遗
即狼楚河。今西藏西部象泉河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《山川》:冈噶江“源出冈底斯山东南,山在番地极西阿哩之达克喇城东北……东南有朗卜切喀巴普山,山形似蹲象,故名。其山北麓有泉,出汇为池,西北流,有一水自
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四十里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,为清帝先世祖陵。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)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)改名永陵。见“清永陵”。
一名赤亭山。在今浙江富阳市东。宋《咸淳临安志》卷27富阳县:“赤松子山在县东九里。高一百五十丈,周围四十里一百步。赤松子驾鹳时憩此, 因得名。”
即今广西藤县西北和平镇。清同治 《梧州府志》 卷2藤县: “和平墟 (在) 四十六都罗龙里。”
在今河北涿州市东北。《辽史·圣宗纪二》: 统和四年 (986) 三月,“宋兵入涿州。……时上与皇太后驻兵驼罗口,诏趣东征兵马以为应援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涿州市东北。《辽史·圣宗纪》:统和四年(986年
在今湖北竹溪县西北五十里竹溪河南岸。清有外委驻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