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房县

房县

①西汉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在今辽宁盘山县东南古城子乡附近。东汉属辽东属国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大辽水》: 大辽水 “东南入塞,过辽东襄平县西。又东南过房县西”。即此。

②明洪武十年 (1377) 改房州置,属襄阳府。治所即今湖北房县。成化十二年 (1476) 改属郧阳府。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辽宁省盘山县西。属辽东郡。东汉后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湖北省南部。属十堰市。面积 5110 平方千米。人口49.5万。辖7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以“纵横千里,山林四塞,其固高陵,如有房屋”而得名。春秋称防渚,秦置房陵县,属汉中郡。东汉末为房陵郡治。三国魏为新城郡治。南朝梁末为岐州治。北周改房陵县为光迁县,改新城郡为光迁郡,又为迁州治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为房陵郡治。唐贞观十年(636年)改光迁县为房陵县,为房州治。天宝初改为房陵郡,乾元元年复为房州。明洪武八年(1375年)降房州为房县,属襄阳府。成化十二年(1476年)属郧阳府。1914年属襄阳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陕西省两郧专区。1950年属湖北省郧阳专区,1952年属襄阳专区,1965年复属郧阳专区。1970年属郧阳地区,1994年属十堰市。地处鄂西北山地,四周高山环绕,略成盆地。北部属武当山,南部属大巴山,主要河流为堵河、马栏河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芝麻。并产油桐、油茶、漆树等,黑木耳有名。矿产有磷、石煤、铜、铁、铅、锌、重晶石、水晶石等矿。有机械、电力、制药、棉织、化工、食品、建材、木材加工等厂。烙花筷、黄酒为地方名产。209、316国道在城关相交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温泉寺、黑龙洞、挂榜岩、七里河遗址、房县苏维埃政府旧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蓬水

    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39蓬州蓬池县: “取蓬水以为名。”

  • 缘州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简州置,治所在宁浦县 (今广西横县西南七里郁江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横县、邕宁二县部分地。大业二年 (606)废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以简州改名,治宁浦县(今广西横县南

  • 黄金浦

    一名黄军浦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西南。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 升明元年 (477),攸之攻郢城,“至沌口,云: ‘当问讯安西,暂泊黄金浦’”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直鹦鹉洲之下尾,江水溠洄洑浦,是曰黄军

  • 诺川县

    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为羁縻诺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五年(631年)置,治今四川省松潘县黄胜关北,为诺州治。后因地入吐蕃,侨治庆州(今甘肃庆城县)境内,寻废。

  • 小索

    在今河南荥阳市北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战荥阳南京索间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小索故城在荥阳县北四里。京相璠《地名》云,京县有大索亭、小索亭,大、小氏兄弟居之,故有大小之号。”古城名。在今河南省荥

  • 桓公城

    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四十里乌溪乡乌溪岭下。《晋书· 桓彝传》: 苏峻之乱,“彝以郡无坚城,遂退据广德。寻王师败绩,彝闻而慷溉流涕,进屯泾县”,因筑此城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二》: 桓公城 “在泾县东四十里乌

  • 木棉庵

    即今福建龙海市西木棉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木棉庵“在龙溪县南二十里。《旧志》,宋郑虎臣杀贾似道于此”。又作木绵庵。在今福建省龙海市西木棉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德祐元年(1275年),“郑虎臣杀贾似道

  • 水涧沟门

    亦名苏勒哲谷。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(萨拉齐)北二十里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于此置苏勒哲卡伦。光绪《归绥识略》:苏勒哲卡伦“即(萨拉齐)厅北之水涧沟门”。

  • 罗城峒

   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永定卫 “那平关” 条下,“又有罗城峒,在 (大庸)所西。本蛮峒。宋嘉祐二年,罗城峒蛮寇澧州,州兵击却之”。

  • 茱萸滩

    亦名铜柱滩。在今湖南新邵县西北二十里资水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宝庆府邵阳县: 茱萸滩在“府北四十里。澬江水势险恶,昔人置铜柱于岸侧,以固牵挽,俗谓五十三滩、四十八滩,此其首也。亦名三百里滩。……明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