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封县
唐调露二年 (680) 置,属岩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境。天宝初属常乐郡,乾元初复属岩州。后废。
唐调露二年 (680) 置,属岩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境。天宝初属常乐郡,乾元初复属岩州。后废。
①在汉甘泉宫中,今陕西淳化县北四十里。《汉书·平帝纪》: 元始元年 (1),“罢明光宫及三辅驰道”,即此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3: “明光宫,武帝求仙起明光宫,发燕赵美女二千人充之。率取二十以下,十五以上
即今广西岑溪县之义昌江。《清一统志·梧州府》: 泷底江 “在岑溪县南。源出县东南凤凰、黄陵二山及西宁县排埠,西流名竹子河。又西合大峒水、乌峡水绕城南,经皇华山麓,为皇华江。至县西北石泷山,水行石隙中,
①在今江苏宜兴市南三十五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义兴县“有张公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92宜兴县:张公山“在县南三十五里。山巅空穴到底,郭璞注云:阳羡有张公山,洞中南北二堂。故老传云:张道陵居此求仙,因有张
十六国南凉都城姑臧城 (今甘肃武威市城) 城门。《晋书·秃发傉檀载记》: 姚显 “遣射将孟钦等五人挑战于凉风门”,即此。
又名景亳、北亳,在今河南商丘县北。相传商汤曾都此。《尚书·伊训》: “造攻自鸣条,朕哉自亳。” 《水经· 汳水注》: “汳水又东径大蒙城北,自古不闻有二亳,疑即蒙亳也。所谓景薄,为北亳矣。” 《史记·
在今湖南黔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黔阳县 “大龙溪” 条下: “又稔禾溪,亦出罗公山,经县 (治今黔城镇) 东南百里,西北流,亦入沅水。”
北宋元丰六年 (1083) 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东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徐州宝丰监: “铸铜钱。” 八年 (1085) 废。
在今广西德保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5镇安府:岜笔山“在府城北。上有数峰相连”。
元代西藏地名。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境。《汉藏史集》(藏文版)载:元朝设宣政院,在乌思(即前藏)置驿站七个,工为乌思七大驿站之一。
在今河北深州市东南五十里护驾池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深州: “有傅家池巡检司,后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