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思恩县

思恩县

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) 属宜州。徙治带溪砦 (今县北),元丰六年(1083) 复徙旧治。南宋属庆远府。元属庆远南丹安抚司,移治今环江县西环江上环江洲。明属庆远府,永乐二十二年 (1424) 迁清潭村 (今县东南清潭村),宣德三年 (1428) 迁白面山寨,成化八年 (1472) 迁欧家山 (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)。正德元年 (1506)改属河池州。清属庆远府,顺治九年 (1652) 迁治清潭村,十五年 (1658) 还治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。民国初属广西柳江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1年和宜北县合并为环江县。


古旧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。属环州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年)属宜州,移治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,元丰六年(1083年)还故治。元属庆远南丹溪洞安抚司,又迁治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环江上之环江洲。明先后属庆远府、河池州,永乐二十二年(1424年)迁至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南清潭,成化八年(1472年)又迁治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。清属庆远府,顺治九年(1652年)复迁治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,十五年还治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。1951年改置环江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建隆观

    在北宋东京城 (今河南开封市) 梁门外西北。后周世宗建,初名太清观。赵匡胤建立宋朝后,随建隆年号改名为建隆观。北宋亡后毁于兵火。

  • 洪江砦

    北宋元祐五年 (1090) 置,属黔阳县。即今湖南洪江市。因洪江溪而名。明置洪江驿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妙应寺

    俗称白塔寺。在今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。始建于元至元十六年(1279),名大圣寿万安寺。明天顺元年(1457)重修,改名妙应寺。妙应寺白塔建于元至元八年(1271),是我国现存元代喇嘛塔中最大的

  • 来廷县

    唐天授三年(692)置,属洛州。治神都从善坊(今河南洛阳市)。长安二年(702)废。古县名。武周天授三年(692年)析洛阳、永昌二县置,治今河南省洛阳市市区西。属洛州。长安二年(702年)废。

  • 神武山

    一名藏云山。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二十五里,北接马鞍山市界之十里长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当涂县: “有神武山。”

  • 栖霞楼

    旧在今湖北黄州市郡仪门外西南隅。宋陆游 《入蜀记》: 栖霞楼 “本太守闾邱孝终公显所作。苏公 《乐府》 云,小舟横截春江,卧看翠壁红楼起,正谓此楼也。下临大江,烟树微茫,远山数点,亦佳处也。楼颇华洁。

  • 南阳村

    即今山西沁水县西南南阳村。《清一统志 ·泽州府 》: 南阳村 “在沁水县南五十里。宋岳忠武使将梁兴会两河忠义,与金兵战,胜于此”。1941—1947年晋冀鲁豫边区置沁南县治此。

  • 龙咀河

    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李家岔乡龙咀河。1934—1936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赤源县治此。

  • 后沥水

    在今广东肇庆市东北。源于鼎湖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沥湖,“湖水环流经(石室)岩后,束为小渠,谓之后沥水,绕北山石子滩三十里,出灵羊峡入江”。

  • 小姑山镇

    亦作小孤山镇。即今安徽宿松县东南长江滨复兴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宿松县:“有小姑山巡检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