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平府
蒙古中统元年(1260)升开平王府置,治所在开平县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四十里上都河北岸兆奈曼苏默上都故城)。四年(1263)以阙廷所在,加号上都,改置上都路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正蓝旗、多伦县、赤峰市及河北承德市、赤城县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置开平府,属北平行省。寻废府县置开平卫。
蒙古宪宗六年(1256年)筑城,中统元年(1260年)定都置府,治开平县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20千米闪电河北岸)。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及多伦县附近一带。四年加号上都,并升为上都路。
蒙古中统元年(1260)升开平王府置,治所在开平县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四十里上都河北岸兆奈曼苏默上都故城)。四年(1263)以阙廷所在,加号上都,改置上都路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正蓝旗、多伦县、赤峰市及河北承德市、赤城县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置开平府,属北平行省。寻废府县置开平卫。
蒙古宪宗六年(1256年)筑城,中统元年(1260年)定都置府,治开平县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20千米闪电河北岸)。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及多伦县附近一带。四年加号上都,并升为上都路。
又作纪城。春秋莒地。在今江苏省赣榆县东北近海。城周一里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《左传》昭公十九年(前523年):“齐高发帅师伐莒,莒子奔纪鄣。”杜预注:“纪鄣,莒邑也。东海榆县东北有纪城。”南北朝时为战守
又作敖东城。即今吉林敦化市。民国魏声龢《吉林地志》:“敦化县,土名敖东城,又名阿克敦城。”
元元贞元年(1295)以吉州路改名,治所在庐陵县(今江西吉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吉水、万安间的赣江流域。至正二十二年(1362)朱元璋改为吉安府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改吉州路置,治庐陵县(今江西吉
北周天和二年 (567) 置,为恒州治。治所在盩厔县 (今陕西户县西北三十五里)。建德三年(574) 废。北周天和二年(567年)置,治盩厔县(今陕西户县西北)。属恒州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户县一带。建德
即今山东巨野县南营里乡。民国 《续修巨野县志》 图: 南有营里集。
元初置,属女直水达达路。治所在脱斡怜 (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万里通和)。后废。
即马鬐山。又名磨旗山。今山东莒县东南六十里马丌山。《水经·沭水注》:“(浔)水出巨公之山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5莒州“沭水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浔水出州南六十里马鬐山,《水经》谓之巨公山。”即“马鬐山”。
即今河北馆陶县治。汉以来为馆陶县治。金废为镇。明置南馆陶巡司于此。1949年复为馆陶县治。
春秋偪阳国,秦置县,属泗水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城南五十里侯孟。西汉属楚国。东汉属彭城国。西晋省。古县名。春秋偪阳(傅阳)国。秦置县,治今山东省枣庄市旧峄县南,属泗水郡。西汉属楚国。东汉属彭城国
南朝陈文帝陈蒨陵墓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25上元县:文帝蒨永宁陵“在县东北四十里蒋山东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