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场
即今四川崇州市北三十里廖家镇。清光绪《崇庆州志》 卷3: 廖家场 “滨黑石河北岸,烟火数百家”。
即今四川崇州市北三十里廖家镇。清光绪《崇庆州志》 卷3: 廖家场 “滨黑石河北岸,烟火数百家”。
即乌浒山。在今广西横县东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横州:乌浒山“昔乌浒蛮所居之地,亦曰乌浦”。
在今陕西凤翔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至德二载(757),肃宗自灵武至凤翔,安守忠攻武功,“游兵至大和关,去凤翔五十里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凤翔县东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肃宗自灵武至凤翔,安禄山部将安守忠
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五十里,浔江南岸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西北。本为覃姓土司,清设巡检司于此。
清置,属海宁县。即今浙江海宁市 (硖石镇) 东南二十八里袁花镇。明为袁花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海宁县 “尖山” 条: “嘉靖三十年,倭据尖山,焚掠袁花市。” 即此。在浙江省海宁市东南部,东邻海盐县。面
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宣平县:玉岩山“其东为东岩,四面陡绝,惟有一径扪萝可入,一名赤石楼。稍西为西岩,两岩对峙,中有清风峡、桃花洞”。
南朝宋泰始六年(470)置,为竟陵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北钟祥市。南齐属竟陵郡。梁改名长寿县。即“长寿县(1)”。
隋、唐铁勒十五部之一。在今俄罗斯色楞格河下游以北,贝加尔湖东西地带。《新唐书· 回鹘传·骨利幹》: 骨利幹 “处瀚海北……其地北距,去京师最远,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,凡入烹羊胛,熟,东方已明”。唐贞观二
①原为桐川流经安徽郎溪县治及其左右区段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建平县: “郎溪在县治南,郎步镇以此名,下流合于桐川。” 今桐水与无量溪自广德流入县境,在合溪口合流后,西北流入南漪湖,统称郎溪。一名郎川
一名治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。《寰宇记》卷84武连县:“治山一名五郡山。《周地图》云:县南有治山,县人张逸背梁附后魏,与梁将杨乾运于此山下大战,乾运大败,死者千人。恭帝元年,收骸骨并为一墓,死
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思明路置,属广西行中书省。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。后属广西布政使司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附近地。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 废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思明路置,治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