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定堡镇
即今河北沽源县治平定堡镇。民国《察哈尔通志》卷13:沽源县第一区有平定堡镇。1948年沽源县迁治于此。
在河北省沽源县中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96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平定堡,人口 2.4 万。原名平地脑包,后筑城为堡改今名。1950年县治迁此。1953年设镇,1958年改公社,1975年复镇。产小麦、莜麦、马铃薯、胡麻。牧畜以牛、马、羊为主。库伦淖产鲫鱼。有皮毛、服装、亚麻等厂。为县农牧产品集散中心。张沽、赤宝公路经此。
即今河北沽源县治平定堡镇。民国《察哈尔通志》卷13:沽源县第一区有平定堡镇。1948年沽源县迁治于此。
在河北省沽源县中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96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平定堡,人口 2.4 万。原名平地脑包,后筑城为堡改今名。1950年县治迁此。1953年设镇,1958年改公社,1975年复镇。产小麦、莜麦、马铃薯、胡麻。牧畜以牛、马、羊为主。库伦淖产鲫鱼。有皮毛、服装、亚麻等厂。为县农牧产品集散中心。张沽、赤宝公路经此。
在今福建古田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引《三山志》:古田溪“源出建宁界,东南流曰横溪,至上生院,南合薦溪潭,数里合桃溪,东流至县东北隅龙津桥,合东北溪。又南经戴星洲、鸣玉滩、磨剑石,下百丈漈,曰水
在今安徽黟县西南十里,东厄黟县盆地南口,地势险要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齐传》:建安十三年 (208),贺齐 “迁威武中郎将,讨丹阳黟、歙。黟帅陈仆、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黟县
在今浙江永嘉县西白沙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:白沙隘在“府西五十六里白沙山旁。宋置白沙巡司,元因之,后废。道出青田县,此为要隘”。
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仪凤附近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。属环州。后废。
北宋于金堂县故治置,属金堂县。在今四川金堂县西。
北宋元符二年(1099)置,属庆阳府。即今陕西吴旗县南白豹乡。《宋史·仁宗纪》:康定元年(1040)九月,“环庆路兵马副都总管任福破白豹城”。
即可泉县。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二十五里佑君镇(西河)。《新唐书·杨收传》:“蜀有可县,直巂州西南,地宽平多水泉,可灌秔稻。”
古都邑名。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窑店镇一带。秦孝公十二年 (前350) 筑城,并将国都自栎阳迁此,因置咸阳县。据 《三秦记》: “在九嵕山南、渭水北,山水俱阳。故名。”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二十
亦作鼓楼堡。即今江西南康县西北鼓楼隘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 鼓楼隘 “在南康县西北五十余里,接上犹县界”。
即今山东青岛市东大福岛。《清一统志·莱州府 一》: 福岛 “在即墨县南五十里。其相望又有香岛、塔沙岛、积谷岛、车牛岛,俱在县南海中”。同治 《即墨县志》 卷1: 徐福岛,“相传徐福求仙住此,故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