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乐府
元大德中改昭州置,治所在平乐县(今广西平乐县)。明属广西布政使司,辖境相当今广西平乐、荔浦、蒙山、昭平、钟山、贺县及恭城、雷川、金秀三个瑶族自治县地。清属广西省。1913年废。
元大德五年(1301年)升昭州置,治平乐县(今属广西)。属湖广行省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、恭城、蒙山、昭平等县地。明属广西省。辖境扩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、富川、钟山、荔浦等市县。1913年废。
元大德中改昭州置,治所在平乐县(今广西平乐县)。明属广西布政使司,辖境相当今广西平乐、荔浦、蒙山、昭平、钟山、贺县及恭城、雷川、金秀三个瑶族自治县地。清属广西省。1913年废。
元大德五年(1301年)升昭州置,治平乐县(今属广西)。属湖广行省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、恭城、蒙山、昭平等县地。明属广西省。辖境扩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、富川、钟山、荔浦等市县。1913年废。
即今四川犍为县北石溪镇。清嘉庆《犍为县志》卷2:石板溪场在“县北四十里。通乐山”。
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二十四里柳泉乡。唐肃宗上元二年 (761) 三月史思明死于此。《旧唐书·史思明传》: 史朝义及其部将叛,“擒思明赴柳泉驿,……缢杀之”。即此。
在今湖北武昌县西金口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江夏县: 涂口市在 “府南六十里,即汝南故县治也。隋开皇中自涂口移治于焦度楼下,改置江夏县。市西南为金口镇”。
又作崇高。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。《诗经·大雅·崧高》: “崧高维岳,峻极于天。” 郑玄笺: “崧, 高。 山大而高曰崧。”
①明嘉靖中置,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南王木坑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景宁县:龙首关“在县东二十里,地名黄木坑,悬崖绝壑,最为险要”。②即龙口城。今云南大理市北七十八里上关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:西洱河“
在今陕西凤县(双石铺镇)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二年(955),遣将王景等入散关,攻蜀秦州,“蜀李廷珪遣先锋都指挥使李进据马岭寨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凤县西北。五代周显德二年(955年),蜀将李廷珪
东晋时张茂筑。为前凉都城姑臧(今甘肃武威市)城内的台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卷68前凉录:张茂永元三年(322),“茂复大城姑臧,修灵钧台”。《晋书·张茂传》载:“茂筑灵钧台,周轮八十余堵,基高九仞。”故
又名杨巷、白沙。即今上海市宝山区西杨行镇。清光绪《宝山县志》卷1:杨行镇“里人杨垕所创,故名”。在上海市宝山区陆境中部。面积37.9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行,人口 5400。南宋成村,相传
①南溪支流。在今浙江缙云县西部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缙云县: 梅溪 “在县西十里……汇流于南源溪”。②武义江支流。在今浙江金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金华府: 梅溪在 “府南十五里。源出武义县大家山,
即今云南永善县南九十四里莲峰。清雍正八年 (1730) 永善县由米贴迁治于此。1951年永善县迁井田镇 (即今永善县)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永善县中南部。莲峰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810。因地处五莲峰山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