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野厢关、野三关。明嘉靖年间置,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南野三河东岸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巴东县: “南有野山关巡检司,本治石柱,隆庆四年更名。”
在今贵州织金县东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大定府》: 织金河 “其水东流入黔西州境,注于鸭池河”。
五代方镇名。前蜀置,治所在梓州 (今四川三台县)。北宋初废。五代方镇名。五代梁开平二年至乾化二年(908—912)间前蜀改剑南东川节镇为天贞军,乾化二年前蜀又改为武德军。治梓州(今四川三台县)。北宋初
北周改东徐州置,治所在下邳县(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)。隋大业初改为下邳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名邳州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金贞祐三年(1215)又改淮阳军为邳州,治下邳县(今睢宁县西北古邳镇)
即今陕西勉县西铜钱坝乡。左涧右山,扼要路之要。北魏至北周为嶓冢县治。集镇名。在甘肃省康县城东南部、铜钱河南岸。铜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620。明正德五年(1510年)在此坝铸过铜钱,故名。盛产木耳、香
西魏恭帝 三年(556) 改难江县置,为北水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南八庙场。《寰宇记》卷139清化县: 废盘道县 “因龙腹山道路盘曲为名”。隋属清化郡。唐武德初属巴州。贞观十一年 (637)其治所东
西汉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平遥县东北十里京陵城。北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平遥县东北京陵。《水经注·汾水》:春秋为九原之地,“其故京尚存,汉兴增陵于其下,故曰京陵焉”。属太原郡。东汉及晋不
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城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州:沅水驿在“州城南二里”。
即湟里镇。今江苏武进县西南七十里湟里镇。在浙江省仙居县西部。面积69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埠头,人口4200。昔为永安溪船埠,故名。1950年设埠头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
又作白涧岭。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北十六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十二年(416),“丁零翟猛雀驱掠吏民,入白涧山为乱,魏内都大官河内张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讨之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又作白涧岭。在今山西省阳城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