崞山
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北二十里。《魏书·世祖纪》: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(441),“葬惠太后于崞山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北。西汉以此山名县。北魏太平真君二年(441年),葬惠太后于崞山;又太和元年(477年),孝文帝如白登,又如崞山。均即此。
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北二十里。《魏书·世祖纪》: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(441),“葬惠太后于崞山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北。西汉以此山名县。北魏太平真君二年(441年),葬惠太后于崞山;又太和元年(477年),孝文帝如白登,又如崞山。均即此。
在今陕西富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鄜州直罗县:大槃山“在县(治今直罗镇)西北一百一十里”。
即今黑龙江省海林市。民国 《宁安县志》卷3: “正北六十里至海林站。”
亦名南蔡村。即今天津市武清县北二十五里南蔡村镇。清设把总驻此。
在今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行政委员会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4罕东卫:阿真川“在卫西南。明初,蓝玉讨叛部哈昝等,深入至阿真川是也”。
①东晋义熙七年 (411) 置,属南兖州。治所在盱眙县 (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五里都梁山东北麓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县地。南朝宋曾为南兖州治。南齐为北兖州治。陈为北谯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北魏孝昌三年 (5
即马鞍山。在今广东广州市区北部。《宋史·刘鋹传》:开宝四年(971)伐南汉,潘美破英、雄二州,至泷头,“过马径,去广城十里,砦于双女山下”。即此。在今广东省广州市区西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,潘美伐
西汉置,属河间国。治所在今河北阜城县南二十七里。西晋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)复置,移治今阜城县东北,属德州。大业初属平原郡。唐属景州。五代周显德中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阜城县南。属河间国。西
即今云南施甸县北水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水眼土巡检司。
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漫水湾镇 (松林)。清康熙四十九年 (1710) 置松林土千户。村名。在吉林省珲春市区中南部。属杨泡满族乡。人口960。曾名石灰沟、太平川,1953年因重名改今名。南依中、俄界山神仙顶
在今江西新干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新淦县: 柸山镇在 “县西十里。有巡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