峡州路
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硖州置,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夷陵县(今湖北宜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、枝城、长阳、远安等市县地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为峡州府。
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改峡州置,治夷陵县(今湖北宜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昌、宜都、长阳等市县及远安县西部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朱元璋降为峡州府。
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硖州置,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夷陵县(今湖北宜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、枝城、长阳、远安等市县地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为峡州府。
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改峡州置,治夷陵县(今湖北宜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昌、宜都、长阳等市县及远安县西部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朱元璋降为峡州府。
①即玄武山。在今四川中江县东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五城县“玄武山一名三隅山。山出龙骨。传云龙升其山,值天闭,不达,堕死于此,后没地中,故掘取得龙骨”。《寰宇记》卷82玄武县:“废五城县在县东二
一作喀喇阔鲁穆岭。在新疆西南部及克什米尔东北部,向东延入西藏北部。清道光 《拉萨厅志》卷上 《山川》 作喀喇昆仑山。喀喇昆仑者,突厥语黑石块之义。
明洪武四年 (1371) 改忠路宣抚司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即今湖北利川市西南七十六里忠路镇。二十三的 (1390) 废。永乐五年 (1407) 复置,属施南宣抚司。清初改为忠路土司。明洪武四年(1371
明置,在今浙江平阳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:平阳守御千户所“在平阳县治西。洪武二年建,隶温州卫”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建,在今浙江省平阳县。属温州卫。清顺治十七年(1660年)裁。
即今广东雷州市东南仕礼岭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8雷州:时礼山“在海康县东南八十里。四望之最高者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:时礼山,“《旧志》谓之时礼岭。周五里。岩穴深邃。上有泉,岁旱祷雨于此”。
即今陕西长安县驻地韦曲镇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二》引《咸宁县志》:“韦曲东北倚龙首,南面神禾,潏水绕其前,为樊川第一名胜。诸韦世居于此。”1949年长安县迁治于此。即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。因唐世族诸韦居
明初置,属宁夏右屯卫。即今宁夏贺兰县西丰登乡。万历时改名丰登堡。
①北魏延兴四年 (474) 置,属定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乡宁县西。北周属中阳郡。隋属文城郡。唐属慈州。五代唐改为乡宁县。②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冀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武邑县东北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
一名哥基川。即今陕西延川县北秀延河。《寰宇记》卷36.延川县:“吐延水在县北, 自绥州绥德县及蕃界来”,流入黄河。
在今河北邯郸县西酒务楼村。《清 一统志·广平府一》: 酒务泉 “在邯郸县西十里。其水冽且甘。俗传赵王常酿酒于此。今其地亦名酒务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