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岐山

岐山

①在今山西孝义市西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治梁及岐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42以为即孝义县境内之狐岐山。一说在今陕西岐山县。

②一名石桥岩。在今安徽休宁县西,西接黟县界。齐云山主要山峰之一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6徽州:岐山“在休宁县西六十里,有石室、石桥,垂瀑百仞。乾元中,有道士龚栖霞隐此”。

③在今福建龙海市西北。宋郭功父有《岐山仙亭岩十咏》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 引《府志》:岐山“由文山逾溪以北,曰鹤鸣山,亦名石壁山,其下为云洞。又北而岐者为岐山,二峰连峙,延袤十里许,秀耸龙江之上,岩壑奇胜。又有千人洞,洞口狭而暗,中甚宽朗,容千人。唐黄巢之乱, 民多避难于此”。

④在今浙江鄞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鄞县:岐山“在府西三十里,亦曰旗山。宋建炎中,金人犯境,张俊尝屯兵于此”。

⑤在今新疆巴楚县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引贾耽《四夷路程》:“渡赤河,经岐山。”

⑥亦名天柱山。俗称箭括岭。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七十里,山有两岐,故名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导汧及岐。”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:“古公亶父,来朝走马,率西水浒,至于岐下。”即此。


(1)古山名。又作旗山。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西岐阳乡境。宋建炎中,金人犯境,陈俊屯兵守此。(2)今山名。在陕西省西部。包括东崛山、西崛山、崛山梁及岐山,其主体部分岐山在岐山、麟游二县交界处。为六盘山余脉东支千山向南突出部分。相传周初有凤鸣于此,故名凤凰堆。因山状如柱,又称天柱山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去邠,逾梁山,邑于岐山之下居焉。”即其地。秦汉以前,为华山以西七名山之一。大部海拔800~1400 米,主峰东崛山海拔 1674 米。处关中平原北缘,山势北侧平缓,南侧陡峻。产多种中药材。(3)集镇名。(1)在山东省平邑县西北部。属仲村镇。人口 2200。原岐山镇人民政府驻地。据传元建村,初名高家庄,后因受水灾迁于现址岐山脚下,更今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高粱、谷子、大豆、花生、黄烟、苹果、金银花等。矿产有石灰石、煤、耐火材料坩子土。有煤矿及建筑、石灰、挂毯、砖瓦等企业。新枣公路纵贯境内。(2)在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中北部。属岐山街道办事处。人口3.84万。为原岐山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主产稻、蔬菜。特产月浦狮头鹅。有电力、化学感光材料、氧气、化纤、食品加工、化工、竹器等厂。潮汕公路经此。梅溪终年通航。古迹有旌节坊、升平人瑞坊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半月台

    在今山东单县旧城东。《清一统志·曹州府二》 称:半月台“唐少府陶沔所筑”。李白《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》诗:“陶公有逸兴,不与常人俱。筑台像半月,迥向高城隅。”

  • 叠溪营

    清初改叠溪千户所置,属松潘镇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二十里较场乡南叠溪古城。《清一统志·松潘直隶厅》: 叠溪营 “在厅南二百三十里。……设游击驻防。辖土千百户六寨,曰大姓、曰小姓、曰大定沙坝、曰大黑

  • 皇觉寺

    在今安徽凤阳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二》: 皇觉寺 “在府东南二里。明太祖微时,尝为寺僧。洪武初敕建,改名龙兴寺” (移至今县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)。《明史·太祖纪》: “太祖孤无所依,乃入皇觉寺为僧

  • 临松山

    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乡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67: 西晋永嘉四年 (310),“张掖临松山有石如张掖字,掖字渐磨灭,粗可识,而张字分明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52张掖县: “临松山,一名青松

  • 雁来洲

    在今江西彭泽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彭泽县“峨眉洲” 条下: “县北有雁来洲,明初安庆赵双刀夜泊,得陈友谅雁伪书,因而误斩于此。”

  • 胶河县

    1948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胶县、高密、诸城三县析置,治铺集 (今山东胶州市西南铺集)。因胶河发源于境内,故名。1953年撤销,并入胶南、胶县、诸城三县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8年由胶县、高密、诸

  • 拜的城

    一作白地。即今西藏浪卡子县北白地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 拜的城 “在日喀则城东三百三十二里”。又作雅尔博罗克勒巴底。清康熙年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东北白地。

  • 吉利门

    古岛屿名。①即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以北爪哇海中之卡里摩爪哇群岛。《元史·外国列传·爪哇》:至元三十年(1293),“大军继进于吉利门”。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卷9“西洋针路”作吉里问大山。②即今新加坡海峡西

  • 陵井驿镇

    金置,属阳曲县。在今山西阳曲县西北四十五里西陵井村。

  • 桥丽江

   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郁林州: 桥丽江 “在州南三十里。源出白石洞,又有沙田江,在州南四十里,源出州东南六岑山,俱流汇于南流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