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叶赫
亦作乜河大屯。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兴隆区。因濒尼叶赫河(也作乜河)得名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“正北迤东,距(宁古塔)城六十里乜河大屯,靖边军营及卡伦驻此。”
亦作乜河大屯。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兴隆区。因濒尼叶赫河(也作乜河)得名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“正北迤东,距(宁古塔)城六十里乜河大屯,靖边军营及卡伦驻此。”
在今浙江平湖市东海滨。明洪武十九年(1386)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陕西镇巴县西七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西乡县:七十二渡河“源出金竹山,其流萦回,有渡者凡七十二处,亦流入于洋水”。
1949年7月由江陵县沙市镇置,治沙市(今湖北荆沙市驻地沙市)。1994年撤销,并入荆沙市。旧市名。1949年由江陵县析置,治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。1994年与江陵县合置荆沙市(1996年改名荆州市)
北魏孝昌中析阳城县置,属洛州阳城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三十五里康城村。隋仁寿四年 (604) 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嵩州。贞观三年 (629) 废。古县名。北魏孝昌中析阳城县置,治今
在今山西汾西县南四十里申村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晋州汾西县:“武德初,权于今城南五十里申村堡置。”即此。
①战国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十五里渭河北岸。西汉属右扶风,右辅都尉驻此。三国魏属扶风郡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(445) 改名平阳县。西魏改为郿城县。北周天和三年 (568) 改为周城县。隋开皇
即今辽宁法库县西南登仕堡子镇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铁岭县图: 西南有登仕堡。
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。《宋书·刘道济传》: 元嘉十年 (433),程道养攻成都,“二月,道养于毁金桥升坛郊天,方就柴燎,(裴) 方明将三千人出击之,贼列陈营前死战,日夕乃大败”。即此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宕州置,治所在怀道县(今甘肃舟曲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宕昌、舟曲等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名宕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宕州置,治怀道县(今甘肃舟曲县西北)。辖境约相当今甘
一名赤壁山。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一里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左径赤鼻山南,山临侧江川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州府黄冈县:赤鼻山“在府城西北汉川门外,屹立江滨,土石皆带赤色,下有赤鼻矶。今亦名赤壁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