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门镇
即今河北景县西北三十里宋门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古镇名。即今河北省景县西北宋门。明正德六年(1511年),义军领袖赵燧等为明军击败于此。
即今河北景县西北三十里宋门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古镇名。即今河北省景县西北宋门。明正德六年(1511年),义军领袖赵燧等为明军击败于此。
即今四川通江县东北瓦室镇。清道光《通江县志》卷2:瓦石铺“离城五十里”。1933年川陕省瓦室市苏维埃驻此。
即汴水、汴渠。
在今四川营山县北。清同治 《营山县志》卷4: 青观山在 “治北五十里。前过仪邑,后接高山观,下鹅项颈,脉来罗砌垭”。白莲教义军据此抗清。魏源 《圣武记》 卷9: 嘉庆三年 (1798) “罗其清遁走青
清置,属安南县。在今贵州晴隆县南四十里。旧有外委驻守。
1914年改清平县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52年改置炉山苗族自治区,1955年改为炉山自治县,迁治凯里镇 (今凯里市)。1956年改为炉山县。1958
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南七十里七家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七家岭驿“其地有七家岭,因名。相近者曰枣村河,为往来之要道”。后移至今迁安县南四十里沙河驿镇。
①在今湖北蒲圻市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蒲圻县: 茗山 “在县北十五里。产茶”。②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南。《水经· 沅水注》:“沅水又东,溪水南出茗山,山深回险,人兽阻绝。”③在今广东德庆县东十五里。
①金熙宗陵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十五里大房山云峰山麓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四》: “大定二十八年,改葬熙宗于峨眉谷,曰思陵。”②明思宗朱由检的陵墓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明十三陵中,位于昭陵西南六里锦屏山下
即弹筝峡。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三关口。《寰宇记》 卷33百泉县: 弹筝峡,“ 《水经注》云: 泾水经都历山,山路之内,常有如弹筝之声,行者闻之歌舞而去”。《新定九域志》 卷3渭州: “弹筝硖,即都
1925年由济南道分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泰安县 (今山东泰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安、新泰、莱芜、肥城、东平、梁山等市县地。1925年废。